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关于诗歌的运用

发布时间: 2022-07-31 22:13:33

1. 诗歌的运用有哪些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迭、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

2. 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感情

刘子翚生于两宋相交之际,经历了“靖康之耻”,而这组诗《汴京纪事》的前七首侧重纪念国都沦陷,后十三首则忆往昔繁华,以对比见感愤,殆若“诗史”,历来为人所瞩目。

“休”字蕴含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驱除异族的愿望,因后梁皇帝朱温的苦心经营才使得其后的大宋王朝得以在这建都并延绵数百年。然而,因徽钦二帝的软弱无能,造成史上最屈辱的“靖康之耻”,因此作为爱国诗人的作者,内心极度激动,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跃然纸上。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昔日汴河的风光景象,利用“联翩曹舸”进入帝都的景象来描写当年汴京作为繁华大都会的繁荣景象,有引用史实说明后梁主朱温为大宋“作嫁衣裳”。诗人之所以描写这种繁华景象,主要是为了对比,以对比见感愤,以对比见不平,堪比诗史。这些是表现手法1、【渲染】

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2、【衬托】

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

3、【烘托】

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

4、【动静结合】

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

5、【化动为静】

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

6、【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相同的情感。

7、【以乐景写哀情 】

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8、【抑扬 】

对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9、【比兴】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

10、【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启知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11、【意象组合】

意象组合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诗歌中的意象组合是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将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有机地组合在诗中,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12、【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

13、【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14、【以小见大】

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

15、【曲笔】

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

3. 关于各种古诗在生活中的运用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接天莲叶无空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李白《赠庐司户》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烈烈寒风起,惨惨飞云浮。--《冬狩》唐. 李世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呼~累死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4. 诗歌的应用

一、古诗名句情景型训练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

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

“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4、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

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呀! 5、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

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6、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

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古诗名句情景型训练题18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

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呀! (5)中秋佳节,皓月当空。

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6)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

此景象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7)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

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来。

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

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9)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

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便是一个例子。

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10)“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

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12)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

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3)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

“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

5. 诗歌积累运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对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课文评点”说:“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

其后“有关资料”中卞孝萱、卞岐两人对此联的赏析则为:“‘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一联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

对“千帆”和“万木”的理解,我以为卞氏所言更为有理,我们可以联系刘的另外两首诗来看看。

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到元和十年(815),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从朗州回长安后,他写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诗云:“紫阳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从表面上看,此诗前两句写看花的盛况,并暗赞桃花之繁荣美好,后两句由物及人,关联到自己的境遇,似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叹。其实骨子里诗人是将千树桃花当作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他在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我”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他的这种轻蔑和讽刺是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作者和他的战友们便立即受到打击和报复,再度被贬。

又过了14年,即大和二年(829),诗人才被召回长安任职。诗人《再游玄都观》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诗人仍用此法,表面上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和世事难料的感慨,实则仍以桃花比新贵,种桃道士则指当时打击革新运动的当权者。这些人,经过20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因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就跟着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煊赫声势,让位于另外一些人,正如“桃花净尽菜花开”一样,而桃花之所以净尽,正是“种桃道士归何处”的结果。而这时,“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却又回来了。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敌,诗人再次投以轻蔑的嘲笑。(见沈祖语)

细细品味,“万木”“千帆”“千树桃”的比喻,对象是一致的。只是在两首“桃”诗中作者多了些轻蔑和嘲笑,而在白乐天这位老朋友面前,诗人则敞开肺腑,多了些愤激和沉郁。当然。刘禹锡始终是傲岸的、豪放的、坚忍不拔的,这在第四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上可以看出来。

6. 古诗的应用是什么简介一下【要最简的】

思念家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渴望统一:

2、治学求进: 3、不能半途而废:

21、从报上看到上海的刘志军医生,为了抵制假药和伪劣医疗器械,不怕打击报复,甚至不怕丢掉工作。我不禁想起古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2、当某个人只知死读书,不愿亲自实践时,你会为他送上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3、我们的老师在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这一对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它强调习作言简意赅,立意新颖。

24、春雨,悄无声息,滋润着万物,可用大诗人杜甫的佳句描述它的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优秀的古诗文给了我们丰富的文化营养,诵读陆游《 》中的( )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国情怀;诵读于谦《 》中的( )能感受到诗人的洁身自好;诵读孟郊的《 》中的( )能体会到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6、每当我取得好成绩而沾沾自喜时,爸爸就会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从小就在古诗中受到启迪。家长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教导我们要努力学习;老师常用:“________,________”引导我们积极参加实践锻炼。我们也常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情,我们用“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大自然的美景;面临分离,我们用“________,________”来互相勉励;当独自在外时,又会用“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我们的思乡之情。

27、当人们面临困境,仍不愿改变自己高洁的志向时,常常用(

)来勉励自己。

28、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景观吗?

黄河

大草原:( )

长江: ( )

29、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记忆中“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绿波;是杜甫笔下似春雨般“随风潜入夜,。”的悄声无息;是唤醒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

夏天是什么?是毛主席眼里“ ,。”

的七色彩虹;是令杨万里惊叹的“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风光。

7. 如何赏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表达方式 一、抒 情方 式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 (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①触景生情(景→情) ②以景结情(情→景) ③缘情布景 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 ⑤景略情在 (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③以乐景衬哀情 ④以哀景写乐情2、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3、借事抒情(用典故) 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1、点染 2、曲直 3、隐显 4、移情 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1、虚实结合 “虚”的三类内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①相反相成 ②相辅相成 (4)“虚”与联想、想象2、动静结合 常用方式——以动衬静3、点面结合4、细节描写5、色彩的渲染 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7、白描8、疏密9、诗中有画:二、议论 三、记叙 修辞手法 一、比喻 四、借代 七、设问 二、比拟 五、夸张 八、反问 三、双关 六、对偶 九、互文 十、列锦 作用(艺术效果)1、凝炼美。2、简远美。

3、含蓄美。十一、迭字 表 现手法 一、象征:1、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二、联想和想象 联想、想象与夸张 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 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 三、抑扬1、欲扬先抑2、欲抑先扬 (三)相关范畴——褒贬1、似贬实褒 2、似褒实贬 四、衬托1、性质分类 (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 (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2、内容分类:(1)人烘托人(2)物烘托物(3)景物烘托人物3、特别提醒——烘托实际上是一种侧面描写。五、对比1、对比,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2、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1)它们的目的不同 (2)修辞作用不同 五、渲染 六、用典 (三)类别1、内容类型:(1)用语 (2)用事 ①引用神话故事。

②运用历史故事。2、方式类型 (1)明用典故 (2)暗用典故 (3)正用典故 (4)反用典故 (四)常见常用典故 七、照应 八、以少总多、以小见大 九、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 十、离合 十一、蒙太奇 第四节 结构模式 一、层层渲染、铺垫 二、伏笔、照应 三、结构对比:四、卒章显志 表达技巧诸概念辨析 一、关于表达方式 二、关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二)表现手法 (三)区别与联系1、联系 2、区别:(1)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

(2)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3、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三、关于手法、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一)在解题时,手法与艺术手法内涵与外延基本相同。

(二)手法与艺术手法在外延上不仅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也包括具体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也就是说,描写、抒情等不是手法,也不是艺术手法,但是,怎样描写、怎样抒情诸如“侧面描写”“白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具体的描写、抒情方式就是手法或艺术手法了。

温馨提示:
本文【关于诗歌的运用】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