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诗经删掉的狂野

发布时间: 2022-07-31 22:15:29

1. 《诗经》由谁整理删定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

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作品影响

《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现的是周代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这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传统为后世所代代继承和发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

2. 《诗经》是孔子删诗而成的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 歌305五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 统。由于《诗经》年代已久,关于其内容历代有“孔子删诗”之说,又有质疑和反 对“孔子删诗”之说。

“孔子删诗”这种说法最早起源于汉代。《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 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 合翻武雅颂之音。”

《汉书•艺文志》说:“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 百零五篇。”

这些文献都认为《诗经》是由孔子选定篇目的。支持此论点的史学家认为:(1)司马迁身处汉代,离春秋战国不远,其所依据的资料自然比后人多,也更 加可靠。

(2)古时候大小国家近两千,即使一国献一诗,也有上千首。而现存的《国 风》,有的经历十个、二十个国君才采录一首,可见古诗本来很多。

孔子从前人已 收录的多篇诗中选取三百零五篇编为集子,作为教科书是十分可信的。(3)所谓删诗并不一定全篇都删掉,或者是删掉篇中的某些章节,或者是删掉 章节中的某些句子,或者是删掉句中的某些字。

我们对照书传中所引的,《诗经》 中有全篇未录的,也有录而章句不用的,可见这种情况与删《诗经》相吻合。但是,持异议者提出一些反驳的理由:(1)周代各诸侯国之间邦交往来,常常赋《诗》言志。

如《左传•定公四年》 载,吴攻楚,楚败几亡,楚将申包胥到秦国朝廷请求援兵,痛哭七日七夜,秦哀公 深为感动,赋《诗经•无衣》,表示决心相救,恢复楚国。如果当时《诗经》没有统 一的篇目,赋《诗》言志就无法进行。

(2) 《论语》记孔子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孔子在 自卫国返回鲁国之后,时年近七十。

在此之前,他均称《诗三百》,可见在孔子中 青年时期,《诗经》已为三百篇。(3)《诗经》中有不少“淫诗”,这些不符合孔子礼乐仁政思想的诗,为什么 没有被删掉?《诗经》是否为孔子所删诗而成?或许,孔子只是对已经散乱的《诗经》进行 整理,用它来教育学生。

也许某一天,文学界会给我们正确答案。

3. 诗经是由孔子编订的这一说法最早出现于

跨越了大约600年.

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有“王官采诗”和“孔子删诗”的说法:

王官采诗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

孔子删诗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

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4. 孔子为什么要删诗经

孔子删诗说是关于《诗经》的编辑的一种重要的说法。这种说法影响很大,但是教材认为已经有很多有力的论据证明孔子虽然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未曾删诗。《诗经》的最后删选编订者应该是周朝的乐官。

“删诗”指的是春秋时期,诗歌是很多的,据司马迁说有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集,就剩下了305篇。“删诗”问题是《诗经》学史上的一大公案。唐代以前没有什么争论,但是,从唐代一直到清代大致上争论了1000多年,直到近当代,大家才基本上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孔子的“删诗”不能够成立。

“删诗说”最初出于司马迁,后来班固、郑玄都支持这个说法。到了唐代的孔颖达编写《毛诗正义》,为郑玄的《诗谱》作疏,才开始提出不同的看法。但是孔颖达只是说孔子不会删去这样多的诗,倒没有公开否认孔子的“删诗”。后来支持“删诗说”的著名人物有欧阳修、程灏、王应麟、马端临、顾炎武、赵坦、王崧等人;反对“删诗说”的阵营要大一些,有郑樵、朱熹、吕祖谦、叶适、朱彝尊、王士祯、赵翼、崔述、魏源方玉润等。现代的主要反对者是梁启超、胡适、顾颉刚、钱玄同等。当代的《诗经》学者基本上不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

支持孔子“删诗”说法的理由不外乎是:出于对《史记》的信赖和尊重;出于基本情势判断即,500年间不可能只有300首诗歌;出于《论语》中孔子谈到的他对“诗”的处理。回到上一个问题是,既然有着大规模的“采诗”行为,采集的诗歌一定是非常多的。

反对“删诗”说法的基本理由:

1、公元前544年季札观乐,“诗”的总体面貌和今天的留存相仿佛,孔子时年约八、九岁,不可能“删诗”(这一研究结果实际上出于郑樵的提示)。

2、孔子谈到的他对“诗”的处理是在“自卫返鲁”之后,而此前孔子谈到“诗”时,也称“诗三百”(方玉润)。

3、春秋时期,庠序之讽诵,列国士大夫之赋诗言志,典籍记载多出于今7a64e59b9ee7ad9431333332643930本《诗经》,孔子不可能具有如此之影响(朱彝尊)。

4、《诗经》中多有不合于孔子道德思想的诗篇(崔述)。

这类的理由还有很多。

不过,今人还是采取了改良主义的态度,认为孔子对于《诗经》有所贡献。这表现在a、他在文字、方言和音乐方向上做过一些整理修订的工作。b、他将《诗经》作为教材,对《诗经》的保存和流传有着很大的帮助。

今天一般认为,《诗经》是经过删汰整理然后汇编成集的,这表现在:

1、方言和音韵的统一。

2、四言字句上的统一。

3、结构形式的统一。

通常认为,整理者是当时的乐工或者乐官。

温馨提示:
本文【诗经删掉的狂野】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