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植物古诗的赏析

发布时间: 2022-07-31 22:20:50

1. 描写植物的唐诗加鉴赏

咏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2. 有关象征刚正的植物的诗句及赏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或陆地上的草木及花,受人喜欢者特别的繁多。东晋陶渊明偏爱于菊;自李唐王朝以来,世上的人都特别的喜欢牡丹;可是我独独喜爱莲花的出自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的高洁,它经过清水的洗涤,显得纯净而不妖媚。

它内心通达而外形刚直,不像藤蔓四处蔓延,也不像枝干四处纵横。香气远而清纯芬芳,亭亭玉立如在水佳人,只可以远远的欣赏而不可以肆意的亵玩也。

我比喻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之人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人也。

而莲花呢?是花中的君子也。噫!(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爱菊之人,陶渊明死后很少听到。

爱莲之人,与我同样所好的又有几人?(几人又作何人)而爱牡丹之人呢,适合于大多数人也。(叶依青) 【赏析】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

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 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

赏析《爱莲说》,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

同样,“出淤泥而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

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已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

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

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已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众”。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

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

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

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

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予谓菊,花之隐者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

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已比喻为君子。

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

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

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

3. 请写出一首你积累的描写动物或植物的古诗并简要赏析

诗词名句

主题

不限抒情四季食物山水天气人物人生生活节日动物植物

分类

不限写鸟写马写猫蜜蜂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白朴《天净沙·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二首》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白居易《早冬》

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

雁声吹过黄昏雨篱边月圆萋紧

——端木国瑚《齐天乐·菊影(雁声吹过黄昏雨)》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韩翃《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长簟迎风早)》

何处营巢夏将半, 茅檐烟里语双双

——杜牧《村舍燕》

龙鱼失水难为用,龟玉蒙尘未见珍

——牟融《春日山亭》

波光水鸟惊犹宿, 露冷流萤湿不飞。

——汤显祖《江宿(寂历秋江渔火稀)》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

日射人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

——元好问《浣溪沙·日射人间五色芝》

描写动物的

描写植物的

诗词名句

主题

不限抒情四季食物山水天气人物人生生活节日动物植物

分类

不限梅花梨花桃花荷花菊花柳树叶子竹子

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白朴《天净沙·春》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杨万里《夏夜追凉》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司马光《客中初夏》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李颀《望秦川》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高骈《山亭夏日》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王维《临湖亭》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王十朋《红梅》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李峤《风》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4. 关于写景的古诗 并赏析

《别董大》(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开头两句,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

伴随着纷纷扫扬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

这两句所展现的境界阔远渺茫,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千里”,有的本子作“十里”,虽是一字之差,境界却相差甚远。

北方的冬天,绿色植物凋零殆尽,残枝朽干已不足以遮目,所以视界很广,可目极千里。说“黄云”,亦极典型。

那是阴云凝聚之状,是阴天天气,有了这两个字,下文的“白日曛”、“北风”,“雪纷纷”,便有了着落。如此理解,开头两句便见出作者并非轻率落笔,而是在经过了苦心酝酿之后,才自然流出的诗歌语言。

这两句,描写景物虽然比较客观,但也处处显示着送别的情调,以及诗人的气质心胸。日暮天寒,本来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愁苦心绪,而眼下,诗人正在送别董大,其执手依恋之态,我们是可以想见的。

所以,首二句尽管境界阔远渺茫,其实不无凄苦寒凉;但是,高适毕竟具有恢弘的气度,超然的禀赋,他开没有沉溺在离别的感伤之中不能自拔。他能以理驭情,另具一副心胸,写出慷慨激昂的壮伟之音。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董大的劝慰。说“莫愁”,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

据说,董大曾以高妙的琴艺受知于宰相房琯,崔珏曾写诗咏叹说:“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写的不过是董大遇合一位知音,而且是官高位显,诗境未免狭小。高适这两句,不仅紧扣董大为名琴师,天下传扬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诗境远比崔珏那几句阔远得多,也深厚得多。

崔诗只是琴师身世的材料,而高诗却堪称艺术珍品。《别董大》(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开头两句,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

伴随着纷纷扫扬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

这两句所展现的境界阔远渺茫,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千里”,有的本子作“十里”,虽是一字之差,境界却相差甚远。

北方的冬天,绿色植物凋零殆尽,残枝朽干已不足以遮目,所以视界很广,可目极千里。说“黄云”,亦极典型。

那是阴云凝聚之状,是阴天天气,有了这两个字,下文的“白日曛”、“北风”,“雪纷纷”,便有了着落。如此理解,开头两句便见出作者并非轻率落笔,而是在经过了苦心酝酿之后,才自然流出的诗歌语言。

这两句,描写景物虽然比较客观,但也处处显示着送别的情调,以及诗人的气质心胸。日暮天寒,本来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愁苦心绪,而眼下,诗人正在送别董大,其执手依恋之态,我们是可以想见的。

所以,首二句尽管境界阔远渺茫,其实不无凄苦寒凉;但是,高适毕竟具有恢弘的气度,超然的禀赋,他开没有沉溺在离别的感伤之中不能自拔。他能以理驭情,另具一副心胸,写出慷慨激昂的壮伟之音。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董大的劝慰。说“莫愁”,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

据说,董大曾以高妙的琴艺受知于宰相房琯,崔珏曾写诗咏叹说:“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写的不过是董大遇合一位知音,而且是官高位显,诗境未免狭小。高适这两句,不仅紧扣董大为名琴师,天下传扬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诗境远比崔珏那几句阔远得多,也深厚得多。

崔诗只是琴师身世的材料,而高诗却堪称艺术珍品。《别董大》(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开头两句,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

伴随着纷纷扫扬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

这两句所展现的境界阔远渺茫,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千里”,有的本子作“十里”,虽是一字之差,境界却相差甚远。

北方的冬天,绿色植物凋零殆尽,残枝朽干已不足以遮目,所以视界很广,可目极千里。说“黄云”,亦极典型。

那是阴云凝聚之状,是阴天天气,有了这两个字,下文的“白日曛”、“北风”,“雪纷纷”,便有了着落。如此理解,开头两句便见出作者并非轻率落笔,而是在经过了苦心酝酿之后,才自然流出的诗歌语言。

这两句,描写景物虽然比较客观,但也处处显示着送别的情调,以及诗人的气质心胸。日暮天寒,本来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愁苦心绪,而眼下,诗人正在送别董大,其执手依恋之态。

5. 古诗词中写写动植物的赏析手法

诗词名句主题不限抒情四季食物山水天气人物人生生活节日动物植物分类不限写鸟写马写猫蜜蜂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白朴《天净沙·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二首》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白居易《早冬》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雁声吹过黄昏雨篱边月圆萋紧 ——端木国瑚《齐天乐·菊影(雁声吹过黄昏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韩翃《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长簟迎风早)》何处营巢夏将半, 茅檐烟里语双双 ——杜牧《村舍燕》龙鱼失水难为用,龟玉蒙尘未见珍 ——牟融《春日山亭》波光水鸟惊犹宿, 露冷流萤湿不飞。

——汤显祖《江宿(寂历秋江渔火稀)》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日射人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

——元好问《浣溪沙·日射人间五色芝》诗词名句主题不限抒情四季食物山水天气人物人生生活节日动物植物分类不限梅花梨花桃花荷花菊花柳树叶子竹子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白朴《天净沙·春》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杨万里《夏夜追凉》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司马光《客中初夏》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李颀《望秦川》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高骈《山亭夏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王维《临湖亭》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王十朋《红梅》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李峤《风》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6. 关于植物的报刊行周记成语集囊: 十二个关于植物的成语.二.古诗赏析

不太明白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意思,蒙一下吧。

第一:十二个关于植物的成语如下 春兰秋菊 桃红柳绿 出水芙蓉 雨后春笋 昙花一现 明日黄花 沧海一粟 胸有成竹 望梅止渴 藕断丝连 桑榆暮景 囫囵吞枣 第二:二首关于荷花的古诗赏析: 1、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内容简析:诗人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初夏小荷花池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热爱之情。

赏析: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古诗今译 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2、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赏析:这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间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

格调清新健康。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

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动为依据,显得活泼、自然、有趣。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想和相应的情景。

这是一首优美的江南采莲曲。江南水乡,莲的生长极普遍。

一到夏秋间,莲子成熟,年轻姑娘们(采莲一般由年轻妇女承担)划着小船,穿行于碧荷间,一边歌唱,一边采莲,最富有水乡的特色。《江南》这首采莲歌,就描绘出这种劳动生活的动人情景。

开头两句是写采莲的人们望着露出水面的又大又圆的荷叶,心里无限喜悦,因而禁不住发出热烈的赞美。“可”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田田”是形容莲叶圆润鲜碧的样子,一说是形容莲叶饱满劲秀、挺立水面。

“何田田”就是“何其田田”,是极度赞美的语气。这里只写叶,我们却可以联想到花。

莲的花期为夏历五至七月,每朵花可开二至三天,每日清晨开放,下午三、四点又逐渐闭合,翌晨再度开放,花开过二十天,可采收莲蓬生食,果实(莲子)的成熟期在七、八月间。清人张玉榖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

(《古诗赏析》)莲叶茂密,莲花繁盛,不仅景色无比秀丽,还表明莲子必然丰收,采莲人自然心里非常高兴。人们在采摘水上的莲蓬的时候,必然会看到水中的情景。

“鱼戏莲叶间”写鱼在莲叶中间游来游去,宛如在游戏一般。“戏”字写鱼在水中的迅捷欢乐神态,非常形象。

这里既在写鱼,也有以鱼比人意,采莲人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宛如鱼儿在水中游动,其划船动作之娴熟,船行之轻快,采莲人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自然浮现在我们眼前。下面四句又用东西南北这四个方位字,反复咏唱,描绘出鱼儿久久不去,围绕莲叶四面游动的动人画面。

这首诗是汉乐府相和歌辞,是由一人唱、众人和的,这四句当是众人和唱的歌辞。而对鱼儿欢乐嬉戏的反复歌咏,正表达出采莲人的愉快心情。

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云:“排演(铺排敷衍)四句,文情恣肆,写鱼飘忽,较《诗》‘在藻’、‘依蒲’尤活。(按,《诗经·小雅·鱼藻》:“鱼在在藻,依于其蒲。”

谓鱼隐在藻、蒲间,是写人的静态。)”赞誉并不为过。

鱼儿清晰可见,不仅表明池水很清,还表明天气晴朗。在夏秋间晴朗的一天,清澈的池水,映着碧绿的莲叶,晚开的莲花,姑娘们美丽的衣服,和她们那花朵般的笑脸,空气中洋溢着莲蓬的清香;她们欢笑着,嬉戏着,一边采摘莲蓬,一边唱着采莲歌,最后采满船舱,唱着欢乐的歌,满载而归——这是一幅多么动。

7. 描写植物的古诗再加诗意和喻意

梅花 / 梅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8. 诗歌鉴赏中的植物都代表什么性格特点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暮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 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梅:傲雪 坚强 逆境 不屈不挠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 荒凉 偏僻 离恨 /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鹄:理想 追求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 伤感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秋冬 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 飘泊

玉:高洁 脱俗

簪缨(冠):官位 名望

温馨提示:
本文【植物古诗的赏析】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