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诗经蒹葭解释

发布时间: 2022-07-31 22:29:18

1. 诗经·蒹葭的原文、注释及译文

蒹葭的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1)蒹葭(jian jia):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2)伊人:那个人。(3)溯涸:逆流而上。

丛:追寻。(4)溯游:顺流而下。

(5)凄凄:茂 盛的样子。(6)晞(XT);干。

(7)湄:岸边。(8)跻(ji):登高。

(9)坻(Chi):水中的小沙洲。(10)采采:茂盛的样子。

(11)已:止,干。(12)涘(si):水边。

(13)右;弯曲,迂回。(14)沚:水中的小沙洲。

译文 芦苇茂密水边长, 深秋白露结成霜。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崎岖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 太阳初升露未干。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险峻难攀登。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 太阳初升露珠滴。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弯曲难走通。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沙洲边。

扩展资料: 赏析:《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

在此处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似乎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

这几句写的是主人公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仿佛在绕着圆心转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

这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下面两章只换少许字词,反复咏唱。

“未晞”,未干。“湄”水草交接之处,也就是岸边。

“跻”,升高。“右”,迂曲。

“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2. 《诗经·蒹葭》全文以及解释

【名称】《国风·秦风·蒹葭》 【年代】先秦 【作者】无名氏 【体裁】诗歌 【出处】《诗经》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3. 诗经的蒹葭 全文解释

《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在此处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似乎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遡洄从之,道阻且长”,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这几句写的是主人公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仿佛在绕着圆心转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这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下面两章只换少许字词,反复咏唱。“未晞”,未干。“湄”水草交接之处,也就是岸边。“跻”,升高。“右”,迂曲。“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我给你翻译一个哈:

河畔的芦苇草长得非常茂盛,寒夜里连露水都凝结成霜;我心中所想念的那个人啊!她住在河水的那一方。我想逆流而上去找寻她的踪影,河中却是布满了石头,而且路又长;我想顺流而下去寻觅她的芳踪,她仿佛就在那水的中央。

河岸边芦苇草长得非常茂密,清晨的露珠儿还没干;我中心所想念的那个人啊!她伫立在那水草滩。

我想逆流而上去寻找她,水路却是起伏不平小舟难以行进;我想顺流而下去寻访她,她仿佛就在那水中的小陆地上。

河畔边芦苇草长得颜色很鲜活,清晨的露珠儿颗颗圆;我心中所想的那个人啊!她正在那水边。

我想逆流而上去找她,水路弯弯曲曲令我行进困难;我想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却犹如伫候在水中沙洲的旁边。

4. 诗经·蒹葭译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翻译:非常茂盛的芦苇,清晨的露水凝结成白霜.我深深思念的心上人,她在河水的那一边.我要逆流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我要顺流追寻她,她好像就在那水中央. 非常茂盛的芦苇,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我深深思念的心上人,她在那河水的岸边上.我要逆流追寻她,道路又险又高.我要顺流追寻她,她好像就在那水中的高地上. 非常茂盛的芦苇,清晨的露水还没有消尽.我深深思念的心上人,她就在那水边.我要逆流追寻她,道路险阻多弯曲.我要顺流追寻她,她好像就在那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5. 蒹葭的意思《诗经》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仿佛就在那河中洲。这首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讽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郑笺《毛诗序》)或惋惜渴求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

但与《诗经》中多数诗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实在不同,《蒹葭》并没有具体的时间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所以,上面的那些提法因为缺少根据而难以令人信服。《诗经》的历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其结果却失之愈远。

其实,“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观念》——英国科林武德),对《蒹葭》的阐释也应具有当代性——现代大多数学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诗。诗意的空泛虚幻给阐释带来麻烦,但也因而扩展了包容的空间。

“在水一方”作为企慕的象征,钱钟书在他的《管锥编》已申说甚详;“溯洄”、“溯游”、“道阻且长”等也不过是反复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探索人生深刻体验的作品总能在后代得到不断的回应:“蒹葭之思”(省称“葭思”)、“蒹葭伊人”成为旧时书信中怀人的套语;而曹植的《洛神赋》、李商隐的《无题》也是《蒹葭》主题的回应。

把它们互相对照着看,可能使读者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理解更能“心有灵犀一点通”。【注释】: 1、蒹(音尖jiān):草本植物,芦苇一类的草,又名荻。

葭(音加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貌。

《传疏》:“蒹葭,即萑(环huán)苇之未秀者。” 《毛传》:“苍苍,盛也。”

为:此处指凝结成。2、所谓:所念。

伊:是、这人、那个彼。方:边。

在水一方:就是说在水的另一边。3、溯(音素sù):逆水而行。

洄(音回hui):水流回旋,此处指弯曲的河道。从:就。

阻:难。4、游:水游。

宛:可见貌,犹言“仿佛是”。5、萋萋:犹“苍苍”。

晞(西xī):干。6、湄(梅méi):水草相接之处,即岸边。

7、跻(音积jī):上升,指道路陡起。8、坻(音迟chí):露出水面的小沙洲。

9、采采:茂盛的样子。一说鲜明的样子。

10、涘(似sì):水边。11、右:古读为“已”,迂回弯曲。

12、沚(音址zhǐ):水中小块沙洲。【译文】: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6. 诗经 蒹葭 翻译

诗经《蒹葭 》翻译: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原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1. 蒹(jiān兼):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家):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 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3. 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4. 晞(xī西):干。

5. 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6. 跻(jī鸡):登;升。

7. 坻(chí迟):水中高地。

8. 涘(sì四):水边。

9. 右:不直,绕弯。

10. 沚(zhǐ止):水中的小沙洲。

【赏析】

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也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我们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但这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吗?从下文看,并非如此。是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我们也无从知晓。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在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消殒马嵬坡后,玄宗孤灯独守,寒衾难眠,通过道士鸿都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仍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但终究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杨贵妃,相约重逢于七夕。而《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周南·汉广》中诗人也因为汉水太宽无法横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陈启源说:“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毛诗稽古编·附录》)“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温馨提示:
本文【诗经蒹葭解释】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