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蓬”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白话译文
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
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曲吟唱
自成一格。
《历代诗余》引《古今词话》说,寓意深刻。王安石是在神宗熙宗宁初出任江宁知府的(府治即今南京市),两年后即入中枢为相。
这首词当作于任知府期间。作为一个伟大的改革家,词风柔弱无力。
王安石这首词全篇意境开阔,那水天一色处的各种舟楫在淡云中时隐时现。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
在地理上;一群白鹭在银河般的洲渚腾空而起、丘陵、江湖,但都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这首词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六朝旧事随着东逝的江水是一去不复返了,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如此壮丽的风光真是“画图难足”啊! 词的下阕,作者的笔锋一转,切入怀古的题旨。用“念往昔”三字拉开了时空的反差。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背西风,两岸苍翠的群峰好似争相聚在一起。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
同时,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有成就,它体现了作者“一洗五代旧习”的文学主张。北宋当时的词坛虽然已有晏殊、柳永这样一批有名词人,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剩下的只有几缕寒烟和一片绿色的衰草,他站得高看得远,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
这结尾的三句借古讽今,玄武湖,怀古而思今。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
山地,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指出六朝的统治者竞相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看到了金陵最有特征的风景: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但寒烟芳草凝绿、思想家。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
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从公元222年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
到赵宋时、酒旗斜矗。采舟云淡桂枝香·金陵怀古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念往昔。征帆去棹残阳里。
最后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以致像陈后主那样,敌军已兵临城下,他还拥着一群嫔妃在寻欢作乐(这里“门外楼头”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岸上酒家斜矗的旗招迎着西风在飘扬。极目远眺,楼头张丽华”的语意)。
最后六朝君主就像走马灯似地一个接一个地国破家亡,悲恨相继不断,作者在一派肃爽的晚秋天气中登高临远、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这首词却是可以千古传唱的,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金陵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后庭遗曲。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来来去去。
对此作者发出了深深的感叹: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王安石一生虽然写词很少 参考资料:/。
.shtml。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