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我把你追寻
象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象茁壮成长的小树,
再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象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妙,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但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贺敬之:《回延安》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三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眶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四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红;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五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956年3月9日,延安
关于延安的诗歌如下: 1、《我在延安》 作者: 勇敢的星星 我在延安,现在在宝塔山,享受着圣地凉凉的夏天。
抚摸着黄土地,敬拜起红色华年。吃粒狗头枣吧,再来碗歧山面。
在杨家岭窑洞,仰视革命的起点。在中央大礼堂,步入辉煌的出发点。
来到杨家岭也是清晨,可再看不到毛主席给秧苗浇水。七十年前的幼苗已经粗壮参天。
延安简陋的窑洞,渡过你多少不夜天。泪花簌簌,看过你阅过的书卷。
你挥毫多少文墨,留下了多少精美诗篇。我们读着,我们的后人也将读着。
记住那矮小的石桌和石凳吧。你和美国记者斯特朗接见,提出伟大论断。
一切帝国主义不是稻草人在田间,而是纸老虎在世间。
也在这里,你无数次接待从前线归来的将帅。中间有刘伯承、邓小平、李维汉。
陕北的乡亲们,知道你从没离开,一直留在百姓心间。不知多少次,提着馍馍,放到窑洞的窗前。
中央大了,搬到了枣园。我在少奇故居读着共产党宣言。
一字一句,生怕落下。仿佛老人家在看着我,我这名普通党员。
我也是老区百姓的孩子。在圣地,见到了中华的不屈和发展。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磨难。我没有在九寨沟,我不在四川。
不知道美丽的背后潜藏着波波凶险。哭泣几声吧!眼泪止不住滑下,向着家园。
雄心归蜀,五彩画廊又会唱着九寨之恋。迎来另一张春天的新颜。
2、《延安 延安》 作者: 老墙 延安,延安。你包含了所有包裹羊肚肚手巾的脑袋。
祖先潮湿的骨灰,被归还黄土。在春天里长成父辈,也长成我。
延安,延安。兰花花在二道梁上,唱起走西口。
我从你四十里铺的调调上,站起来。为了五斗小米,辗转各种明目虚妄的堂会。
延安,延安。黄土人世代种下的梦想,深埋于宝塔山下。
深埋于清凉山下,深埋于子孙的宿命里。被压入旱烟枪,变成烟灰。
最终没入云间的烟幕。延安,延安。
四妹子和三哥哥已经,各自整理行囊。奔赴各自心目中的王城。
四十里铺,荒草丛生。梦在渴望的土壤里渐行渐远。
延安,延安。延安,延安。
我无数次呼唤你,像呼唤我年老的父亲, 像呼唤我走失多年的,梦和青春。3、《延安 延安》 作者: 雪落天山 清凉山住着佛陀,它们躲在石窟里 , 对人间,苦难默不作声, 凤凰山高挺着脊梁,不见凤凰, 只告诉世人,唯有浴火可以重生, 而宝塔山擎着巍巍宝塔, 仿佛明灯,风雨无阻,指引航程, 延河肩负重任,穿越时空, 像一根历史的长绳,把三座山联系在一起革命, 抵御了十万雷霆,变幻的风云, 革命便有了光辉前程, 在王家坪,那些低矮的窑洞, 我想起那些住过的人,他们都有坚定的信仰意志, 风雷不惊,致力推翻, 一个旧社会,重建新秩序, 九死而不悔,愿倾尽一生, 在枣园,透过历史的迷雾, 我仿佛觉得那盏明灯还亮着,灯下思考写作工作的人, 彻夜不眠,明亮的眼睛,依然像北斗般亮晶晶, 恍若正看着我们,让人不敢松劲, 山河破碎,民族危亡, 一个坚强的柱石镶在,巨大的洪流之中, 一个主心骨,凝聚起了不屈的灵魂, 四万万人的意志,存亡与共,瓜分岂能得逞, 轰然倒塌的旧世界,更彰显了一个伟大的核心, 新的希望,照亮的路径, 天地翻覆,换了时空 一切已经今非昔比了,, 那些红色的基因,像种子, 繁衍不息,正从四面八方, 随着车轮聚集又扩散,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延安精神强大光源,依然强劲,成为追逐梦想的伟大动能, 走在洪流般的人群中,我看到所有人脚步坚定。
谈笑风生,骋望的目光,掠过青青的群峰。4、《在延安》 作者: 黄文 在延安,映入眼帘的,是雄伟的宝塔山, 和那被黄土高原映衬托举着的,湛蓝湛蓝的天, 植入心田的是《论持久战》,《延安保卫战》, 还有那在《东方红》嘹亮歌声里,焕发出蓬勃生机的, 陕北好江南----南泥湾, 更有那红腰鼓敲打出的,“千里的雷电万里的闪”, 如今,延安的天,依然是那么的蓝, 宝塔山依然高耸云天, 从杨家岭到枣园,从延安大学到凤凰山,还有梁家河所在的延川县, 红色旅游、红色文化、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就像春天节日里的红对联、红窗花和红灯笼, 红遍黄土高坡,红遍大江南北, 富起来、强起来的儿女们, 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这片,让我们站起来的黄土地。
5、《延安-闪光的名字》 作者: 风信子 这片平凡的土地,几经硝烟浸泡。梁梁卯卯,如凸凹的方块字,个个都有神奇的经历。
信天游就是在这种山岗上, 吼成一种信念,吼得延安熠熠生辉, 这片神奇的土地,在信天游响过之后,枣园的枣一夜间就变香了, 幸福渠边,红领巾缓缓走进, 秋天的枣香里,品味没有硝烟的新鲜空气, 幸福渠边,古槐参天,擎起东方的天宇, 岁月的记忆,跌进渠里,浸成小米的沁香, 汩汩流淌,流进千家万户的每一根神经。参考资料来源:中国诗歌网-延安。
《到延安去》 作词:陈晓涛 作曲:甘霖 演唱:陈海涛 爷爷他曾经到延安去,走过了长征两万五千里;扛的是步枪吃的是小米,煤油灯点燃了燎原的火炬。
到延安去,到延安去,老镢头开辟出了新天地;到延安去,到延安去,纺线车摇出了东方的晨曦。爸爸他曾经到延安去,寻找那岁月人生的真谛;沟畔畔里行来山洼洼上憩,汗珠珠渗透了脚下的黄土地。
到延安去,到延安去,树高千丈扎根在泥土里;到延安去,到延安去,千磨万击何惧那风和雨。今天我也到延安去,追寻那记忆峥嵘的往昔;一串串脚印一座座丰碑,一声声信天游唱得山河醉。
到延安去,到延安去,土窑洞温暖了前行的步履;到延安去,到延安去,延安精神照亮了天和地……。
《到延安去》
作词:陈晓涛 作曲:甘霖
演唱:陈海涛
爷爷他曾经到延安去,走过了长征两万五千里;
扛的是步枪吃的是小米,煤油灯点燃了燎原的火炬。
到延安去,到延安去,老镢头开辟出了新天地;
到延安去,到延安去,纺线车摇出了东方的晨曦。
爸爸他曾经到延安去,寻找那岁月人生的真谛;
沟畔畔里行来山洼洼上憩,汗珠珠渗透了脚下的黄土地。
到延安去,到延安去,树高千丈扎根在泥土里;
到延安去,到延安去,千磨万击何惧那风和雨。
今天我也到延安去,追寻那记忆峥嵘的往昔;
一串串脚印一座座丰碑,一声声信天游唱得山河醉。
到延安去,到延安去,土窑洞温暖了前行的步履;
到延安去,到延安去,延安精神照亮了天和地……
贺敬之:《回延安》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三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眶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四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红;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五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梦回延安 /余年峰 燕子把春天拜访 庄稼把秋色拜访 泉水把大海拜访 我把延安拜访 忘不了,窑洞的灯光 忘不了,土炕的温热 忘不了,枣园的花朵 忘不了,延河的月亮 在聆听,杨家岭会场的掌声 在聆听,南泥湾开荒的歌声 在聆听,宝塔山风铃的响声 在聆听,操场上纺车的转声 看到了,春笋的高楼 看到了,喜悦的秧舞 看到了,激越的民歌 看到了,雄奇的瀑布 数风流,人民当家做主 数风流,港澳已经回归 数风流,嫦娥成功登月 数风流,党旗指引中国 延安,革命的圣地 延安,灿烂的精神 延安,共产党人的脊梁 延安,炎黄子孙的自豪 梦回延安,我思想飞翔 理想如火,在燃烧 信念如山,在挺拔 春光如画,在明媚。
“五一”长假,我踏上了红色之旅,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去了吴起镇、瓦窑堡、洛川、凤凰山,看了杨家岭、王家坪、枣园、南泥湾,红色旅程每一个景点都让我流连忘返。感受了枣园的灯光,聆听了南泥湾好地方的动人故事,领略了革命领袖的光辉身影,我肃然起敬,由衷敬仰。
在枣园,注视一代伟人居住的窑洞,我的心头沉甸甸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党的领导者们在煤油灯下辛勤工作等一幅幅画面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似乎看到一盏一盏闪亮的灯光,照亮着布满黑暗的旧中国,照亮了中国人民的心,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他们思考着、商讨着、决策着、指挥着伟大的抗日战争,引导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南泥湾,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映上眼帘,“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这首传唱至今的优美歌声仿佛在耳边回响,这是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真实写照,描绘了延安军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开展大生产运动取得的丰硕成果。1941年至1942年,陕甘宁边区在经济上遇到了最严重的困难,面对这样危机,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了响亮的口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边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
于是,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就开展起来了。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1333361303039……延安,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
党中央、毛主席曾在这里度过了13个春秋,这13年,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13年,是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创业的13年,是中华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13年;这13年,也形成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精神-----延安精神。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
如今一说起延安,人们都会感到分外亲切,油然而生敬意之情。这不仅是因为延安是革命的圣地;而且这片神奇的土地,还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因此,我们决不能愧对那些为中国革命浴血奋战的先烈们,更要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我们要宏扬延安精神,并用这种精神引领我们的生活航程,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按照胡总书记的希望去做:好好学习,快乐生活,天天向上,全面发展。你自己再修改修改!呵呵。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