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考试资料 > 教学反思

数的奇偶性教学反思(精选6篇)

发布时间: 2024-07-01 12:12:01

数的奇偶性教学反思(1)

“数的奇偶性”一节内容,我的设计思路是:多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探索方法;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和趣味性。为此,我的教学目标定格为: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后,教研组组织了所有老师评课。老师们各抒己见,既肯定了我的教学风格,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让我受益非浅。我也及时的自省,在不同层面上进行了思考。

1、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不能没有目的性的为了游戏而游戏,应该在游戏中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启发。本节课,我一共设计了两两结对入座的游戏、翻杯子游戏、“开心乐”等三个游戏,都是结合了教学内容而安排的,第一个游戏重在感受数的奇偶性,第二个游戏重在应用数的奇偶性,第三个游戏重在解释数的奇偶性,游戏的重心最后都落到了“数的奇偶性”上,因此起到了预想的效果。

2、现行的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挖掘空间,课前的准备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容量。本节课,教材上仅有两个活动和两个“试一试”,练习几乎没有,两个活动的探索过程也非常简单,学生稍作思考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课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将“翻杯子游戏”和“探索整数加减法得数的奇偶性”进一步拓展,并增加了一些练习,使内容更加丰满,但是练习的典型性、层次性仍然不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3、新课后的应用新知,不能单纯的是例题的改版,还应该有所变化,有所突破,注入新的元素,这样才能让学生灵活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这节课中,我所设计的练习就过于程式化,没有跳出固有的“圈”,顺向思维练得多,逆向思维练得少,学生很难推陈出新。

4、数学课上的板书必须要能诠释重点,疏通难点。我在这堂课上的板书做到了前者,而疏漏了后者。“探索整数加减法得数的奇偶性”是本节课的重点,我特意将探索结果板书罗列了出来;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不完全归纳的思维过程,本是难点,但我没有把算式板书出来,就有点“空对空”的感觉了。

以上仅是我现有的一点感触,我想,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和学生的不断磨合,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的问题等着我去解决,我会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每一次的挑战。

数的奇偶性教学反思(2)

“数的奇偶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质数、合数等知识,认识了相关的奇数、偶数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旨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去发现数的奇偶性及其在加、减法运算中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数的奇偶性比较抽象,教材将这一学习内容安排为用数学活动的形式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方法。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难掌握。因此,本节课的着力点应放在规律探索及发现过程,在教学中积极渗透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及方法。  为此,本节课围绕以下两个活动展开。

“活动1”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加减运算中和与差变化的奇偶性规律,进而使数学知识回归生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用——列举或画示意图的方法很快就判断出第11次小船摆渡的位置,但当人次扩大到几十甚至上百次后,直觉告诉他们,继续“列举”将会很麻烦,这就迫使学生不得不重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将学生的思维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在与同伴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启发,逐渐将列举法规范为列表法,并从表中很快发现规律:摆渡次为奇数时,与初始位置是相对的,摆渡为偶数次时,与初始位置是相同的。

“活动 2”。这一环节,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研究、讨论、验证。通过反复的推理、验证、总结出“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等规律。

数的奇偶性在加法运算中的变化规律被发现和验证后,有的同学急切地想知道数的奇偶性在减法以及乘、除法中又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对此,我们放手让学生用本节课上学到的科学方法去进一步探究,如讨论、查阅资料等,使学习内容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

数的奇偶性教学反思(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4-15页《数的奇偶性》

【学习目标】

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计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3、在学习“数的奇偶性”的活动中,能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用我的情感塑造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点:发现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据学生实际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下面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翻手掌),大家玩过了吗?其实在翻手掌中也有许多数学知识,你留心了吗?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翻手掌中获得数学规律,大家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游戏开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看谁细心观察,在翻手掌中获得数学规律。]

二、探索新知

(一)、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奇偶性

活动一:师生互动,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发现规律(在游戏——翻手掌中发现规律)

1、让全体学生做游戏(翻手掌)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所有学生手心向下,然后依次手心向上还是向下,再把手心向下,这样来回翻。

2、思考你翻5次后,手心向下还是向上?开始游戏

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思考你翻11次后,手心向下还是向上?开始游戏

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4、思考你翻100次后,手心向下还是向上?开始游戏

(为什么有的同学停下来了,要翻1000次、9999次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少到多,由易到难,感受翻手掌游戏,感悟翻手掌中的数学规律。]

5、思考:要解决翻100次后你的手心向下还是向上?该怎么办?

(1)独立思考

(2)集体汇报交流

(3)老师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列表或画图。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此环节中的一个重点,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重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发现规律.]

6、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

翻奇数次后,手心朝。

翻偶数次后,手心朝。

7、学以致用:翻100次、1000次、9999次,手心向上还是向下?

8、思考:只要确定第几次的位置,就能确定所有奇数次的位置?也就能确定所有偶数次的位置?

9思考:有人说手心翻了999次后,手心向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0、同桌问一问:手心翻了()次后,手心向(),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致用: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翻手掌中发现的规律理解和运用的怎么样]

活动二:扩展延伸、巩固所学

1、原来利用数的奇偶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

(1)请同学用手里的杯子,完成第14页的试一试 (课件出示: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朝 ,翻动19次后杯口朝。尝试说说理由)

A、独立思考

B、集体交流,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2)体会奇偶数的相对性

改变杯子开始状态杯口朝下,看有什么规律

质疑 :为什么刚才奇数次杯口朝下,现在奇数次的杯口确向上呢?

小结:因为每次的起点不一样。所以的奇数次位置也会发生改变。但我们只要记住第一次的位置,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此环节总的设计意图: 通过改变杯子的开始状态,让学生体会奇偶数的相对性,让学生关注开始状态或第一次的情况,以突破难点]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能举出和今天学习的类似的例子吗?

[此环节总的设计意图: 通过翻手掌的游戏情境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性规律,发现翻手掌中的规律,并会利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究奇偶性在计算中的作用

1、出示下面的数,让学生判断圈里、方框框里的数各是什么数?

1、11、21、49、21、25、37、3、101、87

2、12、18、20、6、34、80、16、52

偶数

奇数

2、探究奇偶性的规律:

(1)你们从圆中任意选两个数相加或相减,我就能判断它们的和或差是奇数还是偶数?(不信或信)

想知道老师这么快说出来的奥秘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考一考老师,目的为了让学生初步感数的奇偶性的规律,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让学生从正方形中任选2个数相加或相减,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再写几组两个偶数相加减的算式,进行验证.

(4)得出结论:当两数都是偶数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偶数。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尝试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过程,探索偶数相加减的规律,初步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5)如果从圆中任选两个数他们的和或差是奇数还是偶数?尝试验证并得出结论。

当两数都是偶数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偶数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尝试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过程,探索奇数相加减的规律,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6)如果要使两个数他们的和或差是奇数,该怎么办?

个别学生可能说:我想从圆中任选一个数再从正方形中任选一个数,他们的和是奇数。

让学生尝试验证并得出结论当两数一个是偶数、一个是奇数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奇数

[设计意图: 让学生独立经历尝试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过程,探索奇数相加的规律,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三步的设计意图:教师由扶到半扶半放最后到放手让学生发现数学计算中的奇偶变化规律。)

3、总结: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1)、对于确定的两个数,无论加法还是减法,运算后的奇偶性是一样的。

(2)、当两数的奇偶性相同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偶数;当两数的奇偶性不同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奇数。

[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探索,让学生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考考你:完成数学书上15页第(7)题: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04 11387+131 268+1024

287-163 357-168 1024-268 1024-267

思考:你是怎样判断的?

5、你敢来挑战吗?

2+4+6+8+10……+998+1000

2+4+6+8+10……+998+1000+1

同学们学得很好,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小秘密。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关注所有题型,由易到难,很有层次地考察学生对于数学计算中的奇偶变化规律掌握的怎么样。]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1、小 小 编 辑

你能从我们天天翻看的数学书里发现有关数的奇偶性的问题吗?

A、独立思考。

B、集体交流。

打开和闭合书分别对应着翻的次数;奇数页在正面,偶数页在背面……

2、开关的秘密

一天晚上,淘气在家做作业时停电了,(此开关为一开一关)淘气按了12次开关,等到来电时,灯亮着还是不亮?假若按了201次开关呢?

(1)独立思考,同桌讨论。

(2)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 总的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真正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四、畅谈收获

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畅谈收获,主要是让学生总结知识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结论,让学生学会反思。]

五、实践作业的布置

判断结果的奇偶性,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07-13

207-13-11

207-13-11-43

207-13-11-43-25

207-13-11-43-25-49

数的奇偶性教学反思(4)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问题。所以在上《数的奇偶性》一课时,我觉得,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成了这节课关键。在这一点上我下了很大功夫。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学生能够感觉得到的情景——旅游,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一定去过笔架山吧!今年夏天,老师也去了一次笔架山,可不巧,海水淹没了天桥,我只好坐船上山了,这些船从北岸到笔架山,在从笔架山回到北岸,不断往返,老师选了一条船,买了往返船票(边说边在黑板上画简图),老师在回来时,想正好到达山下时,船也正好到山下,船摆渡10次后,还是11次后,我赶到山下,能正好坐上船啊?

这个问题情境,不仅展现了本节课知识,而且接近学生的生活。同时让学生感到提出的问题也是生活的需要,这个情境中的事物,学生也很熟悉,觉得很有意思,很亲近,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兴致盎然的主动投入到思考当中来。 这个情境的创设,也正是找准了知识的切入点,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到数学,同时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这个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到可以应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升华——引导学生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去发现规律。 在这部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翻硬币练习。另一个是教室关灯问题,这些练习,很有生活性,不是枯燥的,而是很有情趣的,学生很用以接受,乐于思考。 在这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数的奇偶变化规律中,我设计了一个有奖游戏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去探讨问题,从而发现规律。游戏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玩过有奖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奖游戏,游戏规则是:掷色子,掷到几,就从转盘上的数下一格向前走几,走到有奖的格子奖品就归你了。 学生在游戏几次后就会发现这个游戏是不能赢得,是个骗局,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就会很自然的在学生头脑中产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了问题,再引导学生去研究这个问题,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学生感受到思考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信心在增强。 在应用数学中,我还是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素材,设计了这样个练习: 小华买了一支铅笔,两块橡皮,付了两角钱,售货员阿姨找给他3角钱,小华知道橡皮、铅笔单价都是整角,而且铅笔是4角钱一支,他马上对售货员说:“阿姨,你把账算错了。”你知道,小华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吗? 这节课,我重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生活,学习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课上学生的反应很好,课后几位老师又逐一加以点评,在设计上给与了肯定,自己也进行了反思,感到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最主要的是应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处理好课堂生成的随机情境,加强对学生及时准确恰当的评价。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地钻研,使自己的教学上个新台阶。

数的奇偶性教学反思(5)

“数的奇偶性”一节内容,我的设计思路是:多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探索方法;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和趣味性。为此,我的教学目标定格为: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后,教研组组织了所有老师评课。老师们各抒己见,既肯定了我的教学风格,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让我受益非浅。我也及时的自省,在不同层面上进行了思考。

1、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不能没有目的性的为了游戏而游戏,应该在游戏中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启发。本节课,我一共设计了两两结对入座的游戏、翻杯子游戏、“开心乐”等三个游戏,都是结合了教学内容而安排的,第一个游戏重在感受数的奇偶性,第二个游戏重在应用数的奇偶性,第三个游戏重在解释数的奇偶性,游戏的重心最后都落到了“数的奇偶性”上,因此起到了预想的效果。

2、现行的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挖掘空间,课前的准备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容量。本节课,教材上仅有两个活动和两个“试一试”,练习几乎没有,两个活动的探索过程也非常简单,学生稍作思考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课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将“翻杯子游戏”和“探索整数加减法得数的奇偶性”进一步拓展,并增加了一些练习,使内容更加丰满,但是练习的典型性、层次性仍然不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3、新课后的应用新知,不能单纯的是例题的改版,还应该有所变化,有所突破,注入新的元素,这样才能让学生灵活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这节课中,我所设计的练习就过于程式化,没有跳出固有的“圈”,顺向思维练得多,逆向思维练得少,学生很难推陈出新。

4、数学课上的板书必须要能诠释重点,疏通难点。我在这堂课上的板书做到了前者,而疏漏了后者。“探索整数加减法得数的奇偶性”是本节课的重点,我特意将探索结果板书罗列了出来;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不完全归纳的思维过程,本是难点,但我没有把算式板书出来,就有点“空对空”的感觉了。

以上仅是我现有的一点感触,我想,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和学生的不断磨合,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的问题等着我去解决,我会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每一次的挑战。

数的奇偶性教学反思(6)

1、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上课时创设一种学生探索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学生对游戏更感兴趣的特点。我设计了翻手掌的游戏活动,从课堂的效果看学生非常感兴趣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但在翻100次后,学生试过几十次之后,停下了,同学们的学习情绪逐步高涨,要急于发现规律。这时学教师适时抓住学生好奇的时机,提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的问题,这一提问适时地把学生引入到探究的问题中。

2、重视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用“经历尝试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解决奇数、偶数相加减的规律,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3、本节课,教材上仅有两个活动和两个“试一试”,练习几乎没有,两个活动的探索过程也非常简单,学生稍作思考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课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将“翻杯子游戏”和“探索整数加减法得数的奇偶性”进一步拓展,并增加了一些练习,使内容更加丰满,但是练习的典型性、层次性仍然不够,还需要改进。

4、对于数的奇偶性的运用的举例有些不恰当。我应该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练习。

5、数学课上的板书必须要能诠释重点,疏通难点。我的板书太简单了。

6、我能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用我的态度影响学生的态度,让学生在乐中玩,玩中思,充分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

7、对学生适时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反思这堂课,我觉得应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可以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练习,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资源。还应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处理好课堂随机生成的随机情境,加强对学生及时准确恰当的评价。

温馨提示:
本文【数的奇偶性教学反思(精选6篇)】由作者学习点知识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