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考试资料 > 教学反思

致橡树教学反思(精选3篇)

发布时间: 2024-07-01 13:17:06

致橡树教学反思(1)

《致橡树》是诗人舒婷的成名作,是一首非常美的爱情诗。它突破了传统观念,大胆提出女性的自立自强,这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一曲现代新爱情观的赞歌。同时它是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在诗中作者通过象征手法,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意象,向我们传达了它独特的情感内涵,给人耳目一新的美感。另外整首诗的语言凝练优美,柔中带刚,富有穿透力,感情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结合这三点,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欣赏“三美”即“意象之美”、“主题之美”“内蕴之美”让学生通过意象分析情感,通过语言赏析诗的内蕴。树立独立平等的爱情观。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诵读感悟法和探究交流法。

在导入环节,我课前播放《传奇》这一优美的爱情歌曲使学生放松下来,并且营造气氛。接着我用一系列比喻有感情地表达,将学生带入到对爱情的向往中。然后让学生回顾他们所知道的文学作品中关于爱情的诗句,顺势导入到课题上。播放歌曲,让学生产生了兴趣,同时思考爱情诗句既回顾了所学知识,又增强了感染力,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另外教师有感情的带动,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了关于爱情的美好氛围中。从学生的反映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

接着我展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初步明确,并以此为导向,理顺本课的思路。

接下来进入到文本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我让学生屏气凝神,静静地听丁建华的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优美的意境中,加强情境体验,学生纷纷陶醉其中。然后我让他们在这种感染和带动下,自由朗读,再指名读,展示朗读成果,使学生在朗读中慢慢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首先应该理解诗歌的意象,然后才能由此把握住由多个意象组合而营造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主旨内涵。我让学生再次朗读第一小节,找出其中的意象并分析其特点以及作者对它们的态度。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我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使学生通过分析语言进而分析意象及作者背后的情感。以文本为基础,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参与度较高,并且能抓住关键词句,理解的比较到位。不足之处就在于没有加强对学生的诵读指导,比如在“绝不像”、“绝不学”“也不止”其中否定的语气细微的差别,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引导学生去细细体味。

而是只在分析完第一小节后,让学生齐读,体会作者的否定态度。

在分析完第一小节之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对前面一系列意象进行否定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在爱情当中缺乏“独立、平等”的精神。由此引入下文“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通过齐读,加强对作者要求独立、平等的理解。然后引入简爱的视频片段,学生很感兴趣,同时又加深了对女性这种自我意识的肯定。然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地听,我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范读。此处是一个亮点,进一步加深的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进入到作者所营造的爱情意境中,之后学生纷纷鼓掌,教室里达到了高潮。

接着我让学生再次自由读第二小节,先自主思考真挚的爱情还需要什么?学生再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讨论非常激烈,学生纷纷踊跃发言。最后我再次总结诗人至美的爱情宣言就是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保持人格独立,同时在情感上还要相互依靠。所以她勇敢地告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学生齐读最后一小节。我再次引导学生对最后两句话进行分析,然后总结爱一个人的最高境界。

此处不足之处就在于没有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处理,学生可能对它的理解只停留在了表面上,没有深入地挖下去。

在分析完全诗之后,我再请一位同学进行配乐朗读。学生读的非常精彩,整个教室响起热烈的掌声,气氛达到了又一个高潮。但后来的分角色朗读,由于气势不够,所以又冲淡了高潮的意味,这是一个不足之处。

最后我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橡树,写一首《致木棉》的诗。这是前一天的作业,我再让学生结合今天的所学所感进行修改。然后进行作品展示,学生写的很出彩,每一位同学过后都是阵阵掌声,看来大部分学生都理解了此诗。最后我进行总结,在掌声中结束了此课。

总体上看,这节课上的比较成功。思路清晰、环节流畅。不足之处就在于朗读还需要加强。学生对当时时代背景的把握还不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解的深度。以后还需要吸取经验,改正不足,加强钻研雕琢,争取有更大进步。

致橡树教学反思(2)

这节课设计的初衷比较好,希望学生深刻理解诗歌内涵,然后反馈练习把握朦胧诗的基本特点,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达到这样的目的,在对内容理解上耽误了较多的时间,。老师又不想以讲代学生理解,所以课堂设计没有全部完成。

总结起来,有如下的几点问题,值得反思:

第一, 备课准备不过充分,学生预习不够充分。

学生没有时间预习,是我们可是比较少的原因,而备课的不充分,不是说我没有好好的备课,而是觉得在有限的时间内没有更充分的备课,总觉得最诗歌的内容和课堂的设计、学生的接受能力,还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学生也没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来。

第二, 思路不流畅。

在讲课过程中没有一个贯穿于整堂课的讲课思路,这不是我一贯的讲课风格,这样就好像一个人没有了筋骨,只剩下了血肉。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讲课之前是几易其稿,和同事也做了参考,但是大家没有形成一个定论;在实践过程中也是这样,在一班讲完之后,觉得学生接受的不好,又做了很大的修改,所以一直到最后,也没达到自己觉得更完美的境界,这也是备课不充分的一点原因吧!

第三, 课堂引导不力,最后部分处理的比较仓促。

本节课,听课的老师会发现课堂生成很多,但是作为老师现场处理的不过完美。很多学生在诗歌的第二部分分析的时候,已经找到了这种新型爱情观的具体特征了,而我还在指望着学生可以通过对文本的具体以分析来加以深化,而且对新生成问题,引导非常不利。

课堂上,学生说可以把这篇诗歌分成三个部分,而我准备的时候只分成了两个部分。但是我觉得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是两个部分而不是三个部分,是因为我不想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学生身上,我想通过在对全篇诗歌内容的理解之后,划分层次自然而然就出来了。这种操作可以说不是老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但是是不是有点是,学生牵着老师的鼻子走了呢??

致橡树教学反思(3)

《致橡树》是诗人舒婷的成名作,是一首非常美的爱情诗。它突破了传统观念,大胆提出女性的自立自强,这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一曲现代新爱情观的赞歌。同时它是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在诗中作者通过象征手法,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意象,向我们传达了它独特的情感内涵,给人耳目一新的美感。另外整首诗的语言凝练优美,柔中带刚,富有穿透力,感情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结合这三点,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欣赏“三美”即“意象之美”、“主题之美”“内蕴之美”让学生通过意象分析情感,通过语言赏析诗的内蕴。树立独立平等的爱情观。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诵读感悟法和探究交流法。

在导入环节,我课前播放《传奇》这一优美的爱情歌曲使学生放松下来,并且营造气氛。接着我用一系列比喻有感情地表达,将学生带入到对爱情的向往中。然后让学生回顾他们所知道的文学作品中关于爱情的诗句,顺势导入到课题上。播放歌曲,让学生产生了兴趣,同时思考爱情诗句既回顾了所学知识,又增强了感染力,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另外教师有感情的带动,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了关于爱情的美好氛围中。从学生的反映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

接着我展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初步明确,并以此为导向,理顺本课的思路。

接下来进入到文本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我让学生屏气凝神,静静地听丁建华的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优美的意境中,加强情境体验,学生纷纷陶醉其中。然后我让他们在这种感染和带动下,自由朗读,再指名读,展示朗读成果,使学生在朗读中慢慢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首先应该理解诗歌的意象,然后才能由此把握住由多个意象组合而营造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主旨内涵。我让学生再次朗读第一小节,找出其中的意象并分析其特点以及作者对它们的态度。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我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使学生通过分析语言进而分析意象及作者背后的情感。以文本为基础,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参与度较高,并且能抓住关键词句,理解的比较到位。不足之处就在于没有加强对学生的诵读指导,比如在“绝不像”、“绝不学”“也不止”其中否定的语气细微的差别,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引导学生去细细体味。

而是只在分析完第一小节后,让学生齐读,体会作者的否定态度。

在分析完第一小节之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对前面一系列意象进行否定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在爱情当中缺乏“独立、平等”的精神。由此引入下文“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通过齐读,加强对作者要求独立、平等的理解。然后引入简爱的视频片段,学生很感兴趣,同时又加深了对女性这种自我意识的肯定。然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地听,我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范读。此处是一个亮点,进一步加深的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进入到作者所营造的爱情意境中,之后学生纷纷鼓掌,教室里达到了高潮。

接着我让学生再次自由读第二小节,先自主思考真挚的爱情还需要什么?学生再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讨论非常激烈,学生纷纷踊跃发言。最后我再次总结诗人至美的爱情宣言就是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保持人格独立,同时在情感上还要相互依靠。所以她勇敢地告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学生齐读最后一小节。我再次引导学生对最后两句话进行分析,然后总结爱一个人的最高境界。

此处不足之处就在于没有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处理,学生可能对它的理解只停留在了表面上,没有深入地挖下去。

在分析完全诗之后,我再请一位同学进行配乐朗读。学生读的非常精彩,整个教室响起热烈的掌声,气氛达到了又一个高潮。但后来的分角色朗读,由于气势不够,所以又冲淡了高潮的意味,这是一个不足之处。

最后我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橡树,写一首《致木棉》的诗。这是前一天的作业,我再让学生结合今天的所学所感进行修改。然后进行作品展示,学生写的很出彩,每一位同学过后都是阵阵掌声,看来大部分学生都理解了此诗。最后我进行总结,在掌声中结束了此课。

总体上看,这节课上的比较成功。思路清晰、环节流畅。不足之处就在于朗读还需要加强。学生对当时时代背景的把握还不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解的深度。以后还需要吸取经验,改正不足,加强钻研雕琢,争取有更大进步。

温馨提示:
本文【致橡树教学反思(精选3篇)】由作者学习公社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