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发布时间: 2022-08-27 04:18:01

1.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好在那里啊

把少女的矛盾心情,写得非常生动,少女的一往情深和未经世事、天真纯朴,也由此而得到鲜明的体现。从她幽怨的倾诉中,可以看到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精神摧残。

将仲子

诗经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是女子赠给所爱男子的情诗。封建社会中,婚姻不能自主,给青年男女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这首诗中的姑娘虽然热烈地爱着一个青年,但在父母、兄长、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却又不敢和他在家中相会。

此诗全是女子的口吻。开头三句是呼喊哀求所爱之人不要爬墙到家中去找她。“将(qiang)”是希望,请求。“仲子”一说是男子的名字;一说“仲”指男子的排行第二,“仲子”犹如说二哥。古代二十五家为“里”,里外有墙。诗中的“里”即女家外面的里墙。“树杞”即杞树,就是杞柳。二、三章“树桑”、“树檀”即桑树、檀树。要去女家,就要翻越里墙;爬墙就要攀缘墙下的杞树,容易把树枝折断,留下痕迹,相会的事就会被父母查觉,女子就要遭到责骂,所以她求所爱的人不要爬墙到家里来。谁不希望见到自己的恋人呢?这里的哀求是违心的,却又是强烈的;这“将仲子兮”的呼唤声,既无限沉痛,又无限深情;既饱含着对恋人的无限怜爱,又充满了对不得同恋人相见的无限怨恨,其中凝聚着辛酸的泪水,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她的呜咽声。正因为很爱自己的情人,所以又担心他误解,因此立刻起点忙解释。“爱”是惜的意思,就是舍不得。光是解释还不够,最后还明白表示,她是深深爱着他的,只是为了避免父母的责骂,为了不惹出乱子,才求他不要到家里来。也就是说,她的本心仍然是很想见到他的。可以想见,她的内心是多么矛盾。

按封建的伦理关系,女子除了必须绝对服从父母外,还要受到兄长的管教,所以兄长对她说来,也是可怕的。第二章就写这个方面。这章的墙也指里墙,“逾墙”与上章的“逾里”意思相同。末章写社会压力,“逾园”指爬过里墙跳进女家的后园。由于封建礼教的宣传,在当时男女私下相会,被看作可耻的事,一经传开,对女子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难怪她一想到这点,就要胆战心惊了。此诗每章虽各写一个文意却有联系。明徐常吉云:“由逾里而墙而园,仲之来也以渐而迫也。由父母而诸兄而众人。女之畏也以渐而远也。”(见《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层层抒写,可以起到加强、加深文意的作用。

这首诗把少女的矛盾心情,写得非常生动,少女的一往情深和未经世事、天真纯朴,也由此而得到鲜明的体现。从她幽怨的倾诉中,可以看到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精神摧残。全诗三章,句式全同,但一章一韵,一章写一个方面,往复回环,情韵相生,读之扣人心弦,是《诗经》中描写爱情的杰作。

2. 古代四库全书的书名是什么

目录 经 部 《易经》 《尚书》 《诗经》 《周礼》 《仪礼》 《礼记》《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孝经》 《尔雅》《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史 部 《国语》 《史记》 《汉书》 《晋书》 《宋书》 《梁书》《陈书》 《魏书》 《周书》 《隋书》 《南史》 《北史》《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史通》《战国策》 《后汉书》 《三国志》 《南齐书》 《北齐书》《旧唐书》 《新唐书》 《列女传》 《越绝书》 《水经注》 《岛夷志略》《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吴越春秋》 《风俗通义》 《华阳国志》《建康实录》 《贞观政要》 《资治通鉴》 《天工开物》 《东周列国志》 子 部 儒家:《荀子》 《说苑》 《帝范》 《政训》 《潜书》 《新序》 《盐铁论》 《潜夫论》 《近思录》 《郁离子》 《传习录》 《呻吟语》《孔子家语》 《温公家范》 《袁氏世范》 兵家:《孙子兵法》 《吴子》 《司马法》 《尉缭子》 《孙膑兵法》 《六韬》《三略》 《握奇经》 《素书》 《将苑》 《李卫公问对》 《虎钤经》《守城录》 《练兵实纪》 《纪效新书》 《何博士备论》 法家:《管子》 《商君书》 《韩非子》农家《齐民要术》 《农桑辑要》 医家:《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黄帝八十一难经》 《洗冤集录》 数理天文类 :《周髀算经》 集 部 《楚辞》 《诗品》 《曲品》 《南戏》 《花间集》 《柳永词》《晏殊词》 《东坡词》 《秦观词》 《放翁词》 《姜夔词》。

3. 求四库全书总目录

四库全书总目录 1经部 【易类】 101子夏易传、周易郑康成注、增补郑氏周易、陆氏易解、周易注、周易注疏、周易集解、周易口诀义、周易举正、易数钩隐图、周易口义、温公易说、横渠易说、东坡易传、伊川易传、易学辨惑、了斋易说、吴园周易解、周易新讲义、紫岩易传、读易详说、易小传、汉上易传、周易窥馀、易璇玑、易变体义、周易经传集解、易原、周易古占法、原本周易本义、别本周易本义、郭氏传家易说、周易义海撮要、南轩易说、复斋易说、杨氏易传、周易玩辞、赵氏易说、诚斋易传、大易粹言、易图说、古周易、易传灯、易裨传、厚斋易学、童溪易传 102周易总义、西溪易说、丙子学易编、易通、周易卦爻经传训解、易象意言、周易要义、易翼传、文公易说、易学启蒙小传、周易辑闻、用易详解、淙山读周易、周易传义附录、易学启蒙通释、三易备遗、周易集说、读易举要、易象义、易图通变、读易私言、易附录纂注、周易启蒙翼传、易纂言、易纂言外翼、易源奥义、周易程朱传义折衷、周易衍义、易学滥觞、大易缉说、周易本义通释、周易本义集成、大易象数钩深图、学易记、周易集传、读易考原、易精蕴大义、易学变通、周易会通、周易图说 103周易爻变易縕、周易参义、周易文诠、周易传义大全、易经蒙引、读易馀言、启蒙意见、易经存疑、周易辩录、易像钞、周易象旨决录、易象钩解、周易集注、读易纪闻、叶八白易传、读易述、像象管见、周易札记、周易易简说、易义古象通、周易像象述、易用、易象正、儿易内仪以、卦变考略、古周易订诂、周易玩辞困学记、易经通注、日讲易经解义 104日讲易经解义、御纂周易折中、御纂周易述义、读易大旨、周易稗疏、易酌、田间易学、易学象数论、周易象辞、图学辩惑、周易筮述、仲氏易、推易始末、春秋占筮书、易小帖、易俟、读易日钞、周易通论、周易观彖、周易浅述、易原就正、大易通解、易经衷论、易图明辨、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周易传注、周易札记、周易传义合订、周易玩辞集解、惠氏易说、周易函书约存、周易函书约注、周易函书别集 105周易函书约存、周易函书约注、周易函书别集、易笺、学易初津、易翼宗、易翼说、周易孔义集说、易翼述信、周易浅释、周易洗心、丰川易说、周易述、易汉学、易例、易象大意存解、大易择言、周易辨画、周易图书质疑、周易章句证异、附录、乾坤凿度、易纬稽览图、易纬辨终备、周易乾凿度、易纬通卦验、易纬乾元序制记、易纬是类谋、易纬坤灵图 【书类】 尚书注疏、洪范口义、书传、尚书全解、禹贡指南、禹贡论、尚书讲义、夏氏尚书详解、禹贡说断、增修东莱书说、尚书说、106五诰解、絜斋家塾书钞、书经集传、尚书精义、陈氏尚书详解、融堂书解、洪范统一、尚书要义、书集传或问、胡氏尚书详解、尚书表注、书纂言、书集传纂疏、读书丛说、书传辑录纂注、尚书通考、书蔡氏传旁通、读书管见、书义断法、尚书纂传、尚书句解、书传会选、书经大全、图说、尚书考异、尚书疑义、尚书日记、尚书砭蔡编、尚书注考、尚书疏衍、洪范明义、日讲书经解义、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尚书稗疏、尚书古文疏证、古文尚书冤词、尚书广听录、尚书埤传、禹贡长笺 107禹贡长笺、禹贡锥指、洪范正论、尚书七篇解义、书经衷论、尚书地理今释、禹贡会笺、附录、尚书大传、书义矜式 【诗类】 诗序、毛诗注疏、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陆氏诗疏广要、毛诗指说、诗本义、苏氏诗集传、毛诗名物解、毛诗李黄集解、诗补传、诗总闻、诗经集传、慈湖诗传、吕氏家塾读诗记、续吕氏家塾读诗记、毛诗讲义、诗童子问、段氏毛诗集解、诗缉、诗传遗说、诗考、诗地理考、诗集传名物钞、诗传通释 108诗传通释、诗传旁通、诗经疏义会通、诗经疑问、诗缵绪、诗演义、诗解颐、诗传大全、诗说解颐、读诗私记、诗故、六家诗名物疏、重订诗经疑问、诗经世本古义、待轩诗记、读诗略记、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御纂诗义折中、田间诗学、诗经稗疏、诗经通义、毛诗稽古编、诗所 109毛诗写官记、诗札、诗传诗说驳义、续诗传鸟名卷、诗识名解、诗传名物集览、诗说、诗经札记、读诗质疑、毛诗类释、诗疑辨证、三家诗拾遗、诗沈、诗序补义、虞东学诗、附录、韩诗外传 【礼类一、周礼之属】 周礼注疏、周官新义、周礼详解、周礼复古编、礼经会元、太平经国书、周官总义、周礼订义、鬳斋考工记解、周礼句解、周礼集说、周官集传、周礼传、周礼图说、周礼翼传 110周礼传、周礼图说、周礼翼传、周礼全经释原、周礼注疏删翼、钦定周官义疏、周礼述注、周礼纂训、周官集注、礼说、周官禄田考、周礼疑义举要 【礼类二、仪礼之属】 仪礼注疏、仪礼识误、仪礼集释、仪礼释宫、仪礼图、仪礼要义、仪礼逸经、仪礼集说、经礼补逸、钦定仪礼义疏 111钦定仪礼义疏、仪礼郑注句读、仪礼商、仪礼述注、仪礼析疑、仪礼章句、补飨礼、礼经本义、宫室考、天子肆献裸馈食礼、仪礼释宫增注、仪礼小疏、仪礼集编、附录、内外服制通释、读礼通考 【礼类三、礼记之属】 礼记注疏、月令解、礼记集说 112礼记集说、礼记纂言、陈。

4. 对象在古代怎么叫

妻子是男女结婚后,女方的称谓,与丈夫相对应。中国古时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多以拙荆或内人来称呼,进入现代后,则出现了书面与口语两种说法。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叫法,口语最常见的有老婆,此外还有堂客、太太、内子、太座、爱人、亲爱的、女人、孩子他妈(娘)、母(闽南语,国语谐音「某」)、牵手(源自平埔族语)、另一半、蜜糖、甜心……等等,因人而异,有多种变化,可随场合与心情随意使用。书面用语则仍然保留「内子」、「内人」等对他人称自己妻子的名称。

皇帝:梓童

官员:夫人

秀才:娘子

表示尊敬:太太、夫人

通俗口语:老婆

老人:老伴

已为人父者:孩他娘、伢他妈

中国大陆:爱人

表示亲昵:心肝、宝贝、亲爱的

表示“女主内”:家里的、屋里头的、执帚、内子、内人

谦称:拙荆、贱内

其他:堂客、媳妇

妻子是男女结婚后,女方的称谓,与丈夫相对应。此外还有堂客、太太、内子、爱人、亲爱的、女人、孩子他妈(娘)、母(闽南语,国语谐音“某”)、牵手(源自平埔族语)、另一半、蜜糖、甜心等等,因人而异,有多种变化,可随场合与心情随意使用。书面用语则仍然保留“内子”、“内人”等对他人称自己妻子的名称。随着网络新兴词语即网络语言的出现和流行,也常有各种网络缩写和符号,例如LP(“老婆”的拼音首字母)、LD(“领导”的拼音首字母)。“妻”的别称很多。古代无论官职大小通称妻为“孺人”。卿大夫的嫡妻称为“内子” ,泛指妻妾为“内人”。妻还被称为“内助”,意为帮助丈夫处理家庭内部事务的人。“贤内助”成为好妻子的美称。旧时对别人谦称自己妻子为“拙内”、“贱内”。而在官职较高的阶层中对妻子的称呼却反映出等级制度来。如诸侯之妻称“小君”,汉代以后王公大臣之妻称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

5. 古代有一种学问叫“小学”

一什么是小学? 即语言文字之学 古代小学先教授六书,所以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

每个文字具有三个部分:1.字形;2.字义;3.字音。在汉代,分别不很显著。

宋末王应麟《玉海》已分成三种:体制.训诂.音韵。清代的《四库全书》,把小学书分为:训诂.字书.韵书三类。

小学附庸于经学,以经学为大学,故称语言文字之学为小学。分音韵、文字、训诂三。

下文可供参考:“中国传统语言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这门学问古代称为“小学”。

“小学”开始是指为贵族子弟设置的初级学校,《大戴札?保傅篇》云:“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这类学校要教授学童识字,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段玉裁注云:“国子者,公卿大夫之子弟,师氏教之,保氏养之,而世子亦齿焉。六书者,文字声音义理之总汇也。”

有关文字的学问因之渐被称为“小学”。称文字之学为小学始于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汉书?艺文志》谓汉法,“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

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 二什么叫敕撰?敕:皇帝的诏令.敕撰:奉皇帝的命令而撰写.如:易经通注 [清]傅以渐 曹本荣等奉敕撰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清] 王鸿绪等奉敕撰 清史稿 乾隆四十六年敕撰 三什么是训诂?1.如何理解“训诂” 训诂就是解释的意思,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语言解释古代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

“训”和“诂”最初是两个单音词,人们对它们分别加以解释,认为它们是有差别的,但差别在哪里,各家说法略有不同。综合各家的说法,可以概括出三点:其一,“训”和“诂”单独讲的时候,都是“解释”的意思,没有什么区别;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时,才有区别(这区别各家的说法不同,在第二章《训诂体式》中谈)。

其二,因为单独讲的时候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对语言的解释可以单说是“诂”,也可以单说是“训”,也可以合起来说是“训诂”或“诂训”、“故训”。其三,“训”和“诂”都兼有名词、动词两种用法,合称“训诂”或“诂训”也兼有名词、动词两种用法。

2.如何理解“训诂学” 训诂学就是以词义解释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它通过训诂实践的总结和现存训诂资料的分析归纳,研究训诂的理论和常用的体式、方法、条例,揭示语义系统,推求词语根源,探索语义发展的内部规律,用以指导训诂实践。

3.训诂学的任务和目的 训诂学的任务和目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指导训诂实践,培养继承文化遗产的人才。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都是用古代书面语记录下来的,要批判地继承这丰富的文化遗产,就要掌握那些古老难懂的语言,以今语解古语,这是训诂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二,辨析词义,使人们增强运用词语的准确性。我们利用语言进行交际,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懂得每个词的意义,而要准确地掌握词义,就需要对大量的近义词义进行辨析;而辨析词义,是训诂学的又一个重要任务。

第三,沟通方言,促进汉民族语言的统一。汉民族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方言复杂,不同方言区的交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

而训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方俗之殊语”。所以沟通方言,促进汉民族语言的统一,是训诂学的又一个重要任务。

第四,研究汉语词义系统和词义发展的规律,建立科学的训诂学。旧训诂学偏重于逐词推求它的本义,目的是解读古代文献(主要是儒家经典),很少顾及词义系统和语义发展规律。

章炳麟著《文始》,对词义系统和语义发展规律的研究作了一个尝试,但还有种种缺陷。利用前人留给我们的大量的训诂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把不同词义之间引申、假借关系以及同源词间的血缘关系找出来,进而寻找出它们孳乳、发展、变化的线索,概括出词义演变的规律,使训诂学摆脱经学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科学,是训诂学十分重要的任务。

4.训诂学与语言学其他分支的关系 训诂学与语义学、语源学、语音学、语法学、修辞学、文字学都有紧密的关系,但与语义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6. 关于古典目录学中的“小学”

一什么是小学? 即语言文字之学古代小学先教授六书,所以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

每个文字具有三个部分:1.字形;2.字义;3.字音。在汉代,分别不很显著。

宋末王应麟《玉海》已分成三种:体制.训诂.音韵。清代的《四库全书》,把小学书分为:训诂.字书.韵书三类。

小学附庸于经学,以经学为大学,故称语言文字之学为小学。分音韵、文字、训诂三。

下文可供参考:“中国传统语言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这门学问古代称为“小学”。

“小学”开始是指为贵族子弟设置的初级学校,《大戴札?保傅篇》云:“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这类学校要教授学童识字,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段玉裁注云:“国子者,公卿大夫之子弟,师氏教之,保氏养之,而世子亦齿焉。六书者,文字声音义理之总汇也。”

有关文字的学问因之渐被称为“小学”。称文字之学为小学始于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汉书?艺文志》谓汉法,“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

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二什么叫敕撰?敕:皇帝的诏令.敕撰:奉皇帝的命令而撰写.如:易经通注 [清]傅以渐 曹本荣等奉敕撰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清] 王鸿绪等奉敕撰清史稿 乾隆四十六年敕撰 三什么是训诂?1.如何理解“训诂”训诂就是解释的意思,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语言解释古代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

“训”和“诂”最初是两个单音词,人们对它们分别加以解释,认为它们是有差别的,但差别在哪里,各家说法略有不同。综合各家的说法,可以概括出三点:其一,“训”和“诂”单独讲的时候,都是“解释”的意思,没有什么区别;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时,才有区别(这区别各家的说法不同,在第二章《训诂体式》中谈)。

其二,因为单独讲的时候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对语言的解释可以单说是“诂”,也可以单说是“训”,也可以合起来说是“训诂”或“诂训”、“故训”。其三,“训”和“诂”都兼有名词、动词两种用法,合称“训诂”或“诂训”也兼有名词、动词两种用法。

2.如何理解“训诂学”训诂学就是以词义解释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它通过训诂实践的总结和现存训诂资料的分析归纳,研究训诂的理论和常用的体式、方法、条例,揭示语义系统,推求词语根源,探索语义发展的内部规律,用以指导训诂实践。

3.训诂学的任务和目的训诂学的任务和目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指导训诂实践,培养继承文化遗产的人才。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都是用古代书面语记录下来的,要批判地继承这丰富的文化遗产,就要掌握那些古老难懂的语言,以今语解古语,这是训诂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二,辨析词义,使人们增强运用词语的准确性。我们利用语言进行交际,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懂得每个词的意义,而要准确地掌握词义,就需要对大量的近义词义进行辨析;而辨析词义,是训诂学的又一个重要任务。

第三,沟通方言,促进汉民族语言的统一。汉民族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方言复杂,不同方言区的交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

而训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方俗之殊语”。所以沟通方言,促进汉民族语言的统一,是训诂学的又一个重要任务。

第四,研究汉语词义系统和词义发展的规律,建立科学的训诂学。旧训诂学偏重于逐词推求它的本义,目的是解读古代文献(主要是儒家经典),很少顾及词义系统和语义发展规律。

章炳麟著《文始》,对词义系统和语义发展规律的研究作了一个尝试,但还有种种缺陷。利用前人留给我们的大量的训诂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把不同词义之间引申、假借关系以及同源词间的血缘关系找出来,进而寻找出它们孳乳、发展、变化的线索,概括出词义演变的规律,使训诂学摆脱经学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科学,是训诂学十分重要的任务。

4.训诂学与语言学其他分支的关系训诂学与语义学、语源学、语音学、语法学、修辞学、文字学都有紧密的关系,但与语义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温馨提示:
本文【钦定诗经传说汇纂】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