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春望一诗中描写诗人自我形象的诗句

发布时间: 2022-11-25 15:48:02

1. 杜甫《春望》中哪些句子通过动作描写展示诗人形象

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特殊历史阶段,其作品大部分都是描写国家当时的境况,他具有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人格高尚,诗艺高超,他的诗大多反映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百姓疾苦.因此他的诗被誉为“诗史”他被后世尊为“诗圣”.这首《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的长安时创作的,那时的杜甫正在协同护送妻儿到乡下老家躲避战乱.期间他得到消息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后,于是就马上动身去投奔.岂料途中被叛军抓获,被押送到早已经沦陷的国都长安,此时为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他在狱中度过了几个月的囚徒生活,目睹了此时长安萧条荒凉的景象,同时与家人失去了联系,生死未卜,念家情切,家国之殇尤为强烈.他直到757年4月才被释放.面对此情此景,他触景生情,感慨国事,于次年三月暮春创作了这首触景生情的五言律诗.可以说这首诗是诗人当时境遇的真实写照,既有大环境中的满目疮痍和痛心疾首,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患意识和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全诗紧扣“望”字,层层深转,情景交融,曲折细腻 ,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2.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春望这首诗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

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3. 春望一诗中,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的

春望一诗中,诗人是从所见、所感、所想、所思四个角度来写景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感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思绪万千

温馨提示:
本文【春望一诗中描写诗人自我形象的诗句】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