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与诗经有关的小说

发布时间: 2022-10-24 05:54:02

1. 关于诗经的故事

《诗经》故事:在水一方(2006-12-04 09:56:24)转载

《诗经》有一首挺著名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还有几段,内容就是一直在找,可是总也找不到。伊人好像在与作者捉迷藏。

上大学时讲《诗经》,教授最推崇的就是这首《蒹葭》。不知为什么,那位嗓音有点尖细的女老师,可能是被诗中的季节所感染:秋天的早晨,芦苇在雾中苍茫着,小岛的四周有水波荡漾。此刻,伊人出现了。伊人是男人是女人,我们并不知道;伊人在沙滩上还是芦苇丛中,我们也无法辨别,这也许正是中国传统的美学意境。

琼瑶女士曾写过一本书叫《在水一方》,从她其它的作品里推测,也是受了古诗词的影响。借助这个魂,营造一个个缠绵悱侧的爱情故事。正如他看到北京的公主坟这个地名,想象出了《还珠格格》这样一部哭哭闹闹的电视连续剧。

如果把伊人当成女人,秋人伊人当然是美的,但在水一方的伊人总有一些魅气,不然怎么老也找不到呢?相思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在水一方的伊人为我们创造了经典爱情。

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包括爱人。在意识和物质的争斗中,意识在这里应该占绝对的上峰。伊人也许并不存在,也许是早晨的水雾缭绕,看起来像个人,也许顶着芦花的芦苇们玉立成了人形。伊人只是瞬间一闪,被《蒹葭》的作者扑捉到了。

作者在干什么,背着手散步的公子?不是,肯定是正在收割芦苇的小伙子,他在一抬头的时候看到了伊人。他早晨起来有点迷迷瞪瞪,就让她母亲撵到苇塘里干活了。看到伊人,索性扔下镰刀,开始找,从芦苇塘到沙滩,从水边到水的中央。

在水一方的伊人也许是个女妖,你正在相思的人身上都有一股妖气,因为她牵着你的魂儿。“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见不着的时候,一样“搔首踟蹰”。《诗经》里的美女也有主动约一个男人到城楼相见的,他们的约会地点太真实、太具体了,但其中的浪漫与在水一方的伊人有些相似。美人送给了他一把红色的草,他说这草美的好怪呀,——因为这草来自美人手里。

几千年了,我们还能找得到那样约会的地方:水草丰美的地方,校园里的某个角落,商场门前。伊人总是在前方,飘乎不定,无法选择,或者追也追不上。当我们的手指轻轻敲动键盘,与“小燕子”、“小帅哥”们聊天,我们并不敢与其真见面,因为我们知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 小说中关于<诗经>的几点疑问

小说中有慕容蝶说《常棣》为召公虎所作,并非妄言。《诗经》凡三百零五篇诗作之作者虽尽难详考,但经学者专家确定的也有六篇。《鄘风•载驰》为许穆夫人所作,《左传•闵公二年》有许穆夫人赋《载驰》,且诗与史合,故可认定;《小雅•节南山》有“家父作诵,以究王凶,”可认定家父为该诗作者;《小雅•巷伯》有“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可认定寺人孟子为此诗作者;《大雅•崧高》有“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大雅•丞民》有“吉甫作诵,穆如清风”故可认定此二诗作者为吉甫,即宣王时代的尹吉甫;《鲁颂•泌宫》有“奚斯所作,孔曼且硕”,可以认定此诗为奚斯所作。

此外,还有三篇的作者也可基本确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曰‘常棣之华’”,故《小雅•常棣》作者为召公虎;《国语•楚语》有:“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敬于国……于是乎作《懿》戒以自敬也。”前人以为“懿”、“抑”相通,故有《大雅•抑》之作者为卫武公所作一说;《左传•文公元年》有:“周芮良夫之诗曰‘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引诗为《大雅•桑柔》第十三章,故此诗作者可认定为芮良夫。

又,传统说法认为《小雅•小弁》为太子宜臼所作,《小雅•白华》为申后所作,《大雅•江汉》为召公虎作,《商颂•殷武》为宋襄公作,虽无具体佐例实证,但诗序以降,多有从之,亦可备一说。以上累述《诗经》中作者能考究可寻的当为十三篇。

小说中说琴声伴歌不如鼓声伴歌更尽情韵,虽有牵强附会之嫌,却也有实据可循。《诗经》向分风、雅、颂三类,这早在《周礼•春官》中就有记载,但分类依据的认识分歧很大。诗序认为是从思想意义的角度划分,朱熹认为是依据作者不同而划分,也有认为依据作品内容不同而划分,然众说皆有偏颇,较为接近事实真相的是音乐说。

风诗为乡土之音,即诸侯所辖地域的地方俗乐;雅诗为朝延之音,即中央政权所在地的音乐;颂诗为宗庙之音,即宗庙祭祀时的舞乐。与此相似的乐器说,即风、雅、颂之不同在于演唱时使用的乐器不同。章太炎先生《大雅小雅说》认为:雅是一种类似鼓的乐器;张西堂先生《诗经六论》认为“颂”与“镛”通用,镛即钟,钟则是人们常用的乐器;郭沫若先生《甲骨文字研究•释南》认为:“南”即“铃”,铃也是乐器,因此他提出:“《诗》之《周南》、《召南》、大小雅、揆其初当以乐器之名,兹于乳为曲调之名,犹今人之言大鼓、花鼓、鱼琴、简板、梆子、滩簧耳。”这个看法很精辟,它进一步证实了《诗经》分类音乐说,正因为诗的分类依据是音乐,所以才使用了不同的乐器伴奏。由此小说中第十四章那击鼓的神秘之人想也是通《诗》之人,故才说:“既唱《小雅》之歌,却无鼓声相伴,终是少了原韵,岂能尽意?”的话来。

温馨提示:
本文【与诗经有关的小说】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