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 考试问答

00775江苏省自学考试历史教学论习题

发布时间: 2023-04-07 13:22:08

00775江苏省自学考试历史教学论习题

00775江苏省自学考试历史教学论习题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朱煜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http://www.jseea.cn/contents/channel_51/2007/05/705241309975.html
00775历史教育学
一、课程性质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历史教育专业(师范类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以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特定教育现象为对象,研究中学历史教学全过程中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中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从而探讨中学历史教学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为应考者将来从事中学历史教育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的考试教材为六章,以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问题为核心,分别探讨了中学历史课程;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学历史教学方式和方法;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学历史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化等理论与实践问题。注重在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反映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问题,并且加强对中外历史教学比较的研究。应考者应在全面领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不求面面俱到,做到学以致用。在掌握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提高分析、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以提高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教师的适应性。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中学历史课程面面观
(一)课程内容
本章系统论述中学历史课程问题。第一节“历史课程演进”,主要探讨历史课程在我国演变过程和原因,当前历史课程的现状和改革;第二节“历史课程目标”,对历史课程目标进行反思和构建进行探讨;第三节“历史课程标准”,对传统《历史教学大纲》的基本理念、设计特点、主要经验进行阐述,研究新世纪《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特点、结构和运用等问题;第四节“历史课程资源”,主要探讨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和途径;第五节“历史选修课程”,则对历史选修课的设计、特点与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学习要求
了解中学历史课程的演进和现状;理解中学历史课程目标;领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知道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掌握历史选课的特点和实施途径。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我国近百年来历史课程设计和课程标准演变的原因及其成败得失。
2、掌握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成效和应亟待解决的问题。
3、领会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历史课程变革的背景、社会反响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领会美、英、日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历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和特点。
5、熟练掌握历史学科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基本内容及其教学实践。
6、熟练掌握新课程历史课程标准的特点、设计理念及其运用问题。
7、掌握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和途径。
8、领会新课程历史选修课的特点和实施策略。
第二章 中学历史教科书纵横谈
(一)课程内容
本章集中探讨中学历史教科书问题。第一节“历史教科书的编制”,分析我国历史教科书的发展过程,台湾和香港地区历史教科书的特点及改革和运用;第二节“史料证据与历史教科书”,阐述史料证据在历史教科书和教学中的运用,介绍海外历史教学和教科书运用史料的概况;第三节“习题作业与历史教科书”,分析了历史教科书习题作业的演变过程,介绍了国外历史教科书习题作业的改革,对新课程视野下历史教科书习题作业改革进行探讨。
(二)学习要求
了解我国历史教科书的沿革发展历程和历史教科书改革和运用等问题;理解历史教科书与史料证据的关系;知道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证据;领会历史教科书习题作业的演变和改革趋势。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我国古代私塾历史教材编纂的方式和特点。
2、掌握我国近百年来历史教科书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3、领会我国台、港地区历史教科书的变革及其特点。
4、熟练掌握新课程历史教科书的编制特点和改革趋向。
5、领会海外历史教学和教科书运用史料的基本概况。
6、掌握新课程历史教科书运用史料证据的成败得失和现状。
7、领会海内外历史教科书习题作业的演变和发展现状。
8、熟练掌握新课程视野下历史习题作业设计和改革趋势。
第三章 中学历史教学方式与方法探索
(一)课程内容
本章论述了中学历史教学方式和方法问题。第一节“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辨析”,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界定,阐释其相互关系,并对其研究作了回顾;第二节“历史教学方式”,论述了“以讲为主式”和“互动探究式”两种基本教学方式;第三节“历史教学方法”,提出几种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并对其理论基础和实施策略作了系统阐述。
(二)学习要求
知道何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理解其概念和相互关系;了解历史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研究的历程和现状;能理解和应用历史学科主要教学方式;知道和运用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施策略。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
2、掌握近半个世纪以来历史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发展演变及其研究进展。
3、领会英国历史教育界对历史教育方式的研究及其实验成果。
4、领会台湾地区历史教育界对历史认知及其教学方式的研究成果。
5、熟练掌握“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及其评价。
6、掌握“互动探究式”历史教学方式的主要特征和实施策略。
7、熟练掌握具有历史学科特色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其教学策略。
8、掌握新课程所提倡的历史教学新方法及其教学策略。
第四章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新视角
(一)课程内容
本章论述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问题。第一节“历史教学设计”,对传统历史课的教案撰写进行了反思,并对新课程历史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作了分析。第二节“历史教学说课和观课”,对历史教学中说课和观课等教学实践活动作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评述。
(二)学习要求
知道并理解传统历史课教案的优点和缺点,以便在扬弃中加以继承;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设计的思路,并能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知道什么是历史教学的说课与观课,掌握说课和观课的理论基础,并能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熟练运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掌握中学历史课程教案的呈现方式及其优缺点。
2、领会海外历史课教案设计的理念和思路及其典型案例分析。
3、熟练掌握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叙写格式。
4、领会“说课”的由来、含义及与上课的区别。
5、熟练掌握历史课“说课”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标准。
6、熟练掌握新课程理念下观察和评价一堂历史课的标准。
第五章 中学历史学业评价与考试命题
(一)课程内容
本章论述了中学历史学业评价和考试命题问题。第一节“历史学业评价”,从课程改革观视角分析了历史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重点对历史学科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形式等作了具体阐述。第二节“高考历史命题改革”,对高考历史命题改革进行了回顾反思,并对不同风格的高考历史试卷进行比较和评价。
(二)学习要求
知道传统历史学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理解新课程理念下历史学业评价的内涵和形式;了解高考命题改革的历程;在不同风格高考历史试卷比较的基础上,能正确把握评判标准。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历史课程标准关于学业评价的建议。
2、掌握历史教学学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3、掌握历史教学改革实践对学业评价的探索成果。
4、熟练掌握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和历史学科表现性评价的主要形式。
5、领会国外历史学科表现现性评价开展的状现。
6、掌握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几个阶段和主要特点。
7、领会我国台湾地区历史学业评价方式的改革。
第六章 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化
本章专门讨论了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化问题。第一节“教学反思与历史教师的专业化”,论述了教学反思的内涵、特征,探讨了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策略;第二节“做研究型的历史教师”,阐释了新世纪历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探讨了历史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二)学习要求
知道并理解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能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能把握新世纪对历史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能参与历史教师的继续教育。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由来、含义和主要特征。
2、掌握历史教师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3、熟练掌握历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基本策略。
4、掌握新课程对历史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5、领会历史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课程设计。
6、掌握历史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和实施策略。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的有关说明
在考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熟练掌握”等三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它们的含义是:
1、领会:要求考生知道和记忆基础的知识点和体系,并能归纳和理解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内容要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2、掌握:要求考生掌握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和重要理论,正确记忆和理解相关内容的原理、方法,能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
3、熟练掌握:要求考生掌握关键的知识点和核心内容,并能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加以熟练的应用。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朱煜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历史教育专业(师范类独立本科段)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性强、内容多、难度大,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应考者在自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考纲第一部分和教材的“绪论”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知识框架结构、任务和应掌握的问题,使以后的学习能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抓住重点。
2、在阅读每一章教材内容前,考生应认真阅读考纲中所列出的本章考核的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的把握,以便在阅读时做到心中有数。
3、应考者在阅读教材时,应根据考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记忆和理解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务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通过历史教学理论的理解和反思。指导历史教学实践。
4、每章中所列的相关素材,典型案例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也应在学习时认真阅读,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每章后的总结与探讨,可以帮助对全章内容的宏观认识和理解,也需要应考者在阅读的基础上加以理解。
5、学完教材每一章后,应就教材中所提的问题加以归纳和探讨,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应考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纲对本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节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教材为基础,以考纲为依据,不得随意增删考纲,不得脱离考纲的要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养成“认真阅读教材,理解记忆知识,带着问题探究,依靠自己把握”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抓住基础,把握重点,要帮助考生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自我建构,形成整体概念。对考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重对考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全面复习,不要押题猜题,防止以做习题来代替正确学习方法养成的不良倾向。要使考生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是有差异的,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难易不同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考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纲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与节,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领会30%,掌握40%,熟练掌握3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较易、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问答题。
5、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如:建国以来,第一个允许编写不同版本教材的《历史教学大纲》是哪一年编写的:
A、1956年 B、1963年 C、1978年 D、1986年 (D)
二、填空题
如:说题,顾名思义说的是“课”,说自己对于“课”的理解,是经过对“课”的研究之后的结果。
三、名词解释
如: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是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疑问和想法,使其互相碰撞,从而使学生认识、理解历史问题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关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以及“人们的认识起于问题的发生,没有问题就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观点。
四、简答题
如:简要比较《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的差异是什么?
课程标准是国家制订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是国家规定学生达到的最低要求,而教学大纲规定的则是最高要求;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教学大纲则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课程标准关于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描述尽可能是清晰的,可评估的,而教学大纲这方面的描述则是模糊不清的。
五、论述题
如:论述历史课“说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说“课题”,即自己对于课题的理解,交待说课的内容;说“教材”,即说明该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并从理论的角度讲出依据来;说“教法”,即说明该课在教学过程中将采取哪些教学方法及确定这些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是什么;说“学法”,即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所教内容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告诉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及学习过程的方法技巧,亦即学法指导;说“教学手段”,即说明本节课如何结合教学内容,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说“教学过程”,即说明组织实施这一节课的具体方案,包括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知识、如何进行能力培养、如何引导学生“神入”历史情境、如何结尾、如何进行习题练习等等。说课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依据教学重点、难点,切实处理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关系,进行精炼、简洁地陈述。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闭卷部分
一、 填空题 (10选7,每题1分)
1. 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 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
3. 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4. 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5.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6. 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 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
8.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9. 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二、 选择题(10选4,每题2分)
1. 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C )。
A. 红又专人才
B. 理论人才
C. 职业型人才
D. 技术型人才
2. 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 D )。
A. 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B. 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 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 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 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 B )。
A.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B. 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C. 高等教育社会活动目的
D.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目的
4. 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B )相统一。
A. 政治思想教育
B. 培养能力
C. 素质提高
D. 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5. 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B )。
A. 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B. 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C. 灵活性差
D. 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6. 中国高等学校实( C )。
A. 通才教育
B.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融合
C.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D. 专才教育
7. 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
A. 大众化发展
B. 英才教育发展
C. 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D. 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
8. ( C )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A. 搞好宣传
B. 发展校园文化
C. 培养专门人才
D. 发展科学
9. 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 )。
A. 教学
B. 发展素质
C. 科研训练
D. 生产劳动
1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 C )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A. 社会活动频繁
B. 人际关系好
C. 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
D. 教学成绩突出
三、名词解释 (每题4分,15选3。)
1.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
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P5
2. 我国的教育方针 ——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P31
3. 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
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P29
4. 教育目的 —— 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
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P31
5.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比较) —— 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
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通才教育具有四个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P64
6. 大众高等教育(与英才教育比较) —— 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
是指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或两种不同教育模式。二者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存在明显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英才高等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规模较小,目的是培养少数治国精英;而大众高等教育则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受教育者分布广泛,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工农大众子女也可以上大学。教育规模扩展,以高等教育的层次、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特征。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行各业的建设人才,也包括一部分未来的国家管理人员。P69
7. 课程 —— 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
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到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广义的课程突破了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界线,使教育活动克服了以学科、智育为转移的唯理性模式的束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择教学内容。P235
8. 教学计划 —— 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
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P240
9. 教学大纲 ——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
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P242
10.教材 —— 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
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材的基本构成包括目录、正文、作业、实验、图
表、附录、索引和注释。正文是教材的主要部分。P245
11.班级授课制 —— 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
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固定的教
学时间表,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P253
12.学分制 —— 学分制是与学年制不同的教学管理制度,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
或学习分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一般是将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的总体分解成各“小单元”,并分别确定为必修与选修两大类,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和取得该专业毕业应修满的总学分,作为学生毕业或获得学位的业务标准。P263
13.教学和教学过程 —— 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它是由教师、
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构成的系统,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系统中通过媒介进行的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动态过程而展开就称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
的引到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教学过程有三个特点:其一,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二,学生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其三,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知识传授的过程,又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形成的过程。P218-219
14.教学原则 —— 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
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P226
15.学制 ——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
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P85
四、简述题 (每题8分,18选4。)
1.社会政治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P5
答:(一)政治制度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 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 政治决定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高等教育通过发挥其政治功能为社会政治服务
1. 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 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
3. 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2.社会经济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P9
答:(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 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 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2.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 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善社会不利群体的社会地位
高等教育的上述经济功能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再生产科学技术这两条基本途径而实现的。
3.社会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P17
答:(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 文化影响着高等学校教育的内容
2.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 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4.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对文化具有反作用
1. 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 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4.简述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P25
答: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包括: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教学职能)
(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研究职能)
(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针对社会)
现代大学三大社会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
成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使它们不脱离社会实际。
5.简述教育目的的性质 P32
答:(一)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 (主观性)
(二)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6.简述高校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P48
答:在高校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个: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践活动。
7.简述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 P171
答: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的劳动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人们对这种作用的认识程度。高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尽管高校教师的作用与贡献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教育的社会效益具有滞后性,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教师的劳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及时地、直接地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因此社会上仍存在轻视教师劳动的观念,以为教师的工作是简单的重复,与物质财富的生产没有关系。但是政府通过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教师社会地位的确定提供了法律依据,对教育经费和教师待遇都有所规定。
高校教师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尚欠发达,经济待遇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还应意识到,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自己对社会的作用与贡献,要有默默无闻的准备。
8.当代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P185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气质和性格两方面:
1、大学生的气质已经基本稳定下来,能根据自己的气质特征选择今后的发展方向,并能克服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影响,发挥积极因素的作用。教育上主要是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气质特征,使其能在学习与生活中扬长避短,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更好地发展自己。
2、大学生的性格正逐渐完善和稳定下来,具有稳定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具有积极的意志品质与理智情感特征。教育上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改变以往性格特征中的消极方面,发展积极方面,以形成完善的人格。
9.如何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在课程结构中的关系。P236-237
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1)要加强基础课,以有利于学好专业课,也有利于专业变换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加强基础课并非愈宽愈深愈好,要适度,使学生在普通课的基础上实现高度专业化;
(3)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的职业倾向课。着眼于拓宽专业眼界,提高专业理论思维层次和掌握科学的一般方法论。
正确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
(1)两类课程应比例适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保持主干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增加教育计划的灵活性。
(2)应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适当压缩必修课的学时和教学内容。以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的学业能反映本专业的规格和要求;
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要克服轻视理论轻视书本知识的错误倾向,切实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2)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克服忽视实践的倾向,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能力。
10.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P213
答:(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

(二)培养目标和规格要实事求是,切忌偏高和偏低
(三)培养要求应体现层次、规格的差异性,切忌笼统
(四)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可比性。在学习年限、课程体系、学分、教材、学位水平方面,尽可能地和国际公认的标准接近。
11.简述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P266
答: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有:
(一)有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
(二)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
比重发生较大的变化——教师的校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逐渐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
(三)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12.大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是什么?P223
答: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探索性增强。独立性增强意味着他们对老师的依赖已经减弱;自主性增强意味着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选择发展方向;学习探索性的增强意味着在一定范围内他们也以直接知识为认识对象。
13.大学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意义 P297
答:(一)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三)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四)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
(五)科研是学校直接为和会服务的主要渠道
(六)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14.简述社会实践活动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意义 P325
答: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
(三)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
(四)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15.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P353
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用马毛邓来教育和武装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主要有:
(一)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启发教育学生,增强大学生认识、改
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保证和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四)引导、培养和不断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16.简述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意义有哪些。P113
答:教师聘任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地打破了高校教师铁饭碗地局面,一是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高校教师的合理流动;二是优化了高校教师的队伍结构,对加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高学术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三是聘任制有利于形成竞争上岗的局面。
17.简述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的特征 P92-93
答: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宏观总体特征是: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大多高校由各省(市、区)举办和管理,部分由中央部位负责;与此同时私立系统尚处于逐步形成中。高校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
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微观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层次结构轮廓清晰,各层次间基本能够保持衔接,相互连贯,但培养规格上还有些模糊,特别是专科教育的定位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 进入各层次都有比较严格的入学条件限制,实行严格、规范而统一的考试制度。
――在学习方式和修业年限上,加强改革,增强灵活性,但总体上比较刻板、划一。
18.简述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三个模式 P116
答:人们通常将当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划分为三种模式:
(一)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下,高等教育完全由国家举办,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决策权力在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直接调解高等教育活动。以法国为典型代表。
(二)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又称分权制,一般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力不在中央政府,而是由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来独立行使高等教育决策、立法、财政拨款以及评估、监督职能。以美国为典型代表。
(三)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简称结合型管理体制,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或政府与高等教育部门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的管理职能,各自在不同层次行使其职能,并满足各方利益需要的管理体制,以德、日、英等国家为代表。
开卷部分
一、分析、论述题 (8选1)
1. 谈一谈你对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的看法和想法?P171
答题应围绕以下要点展开分析:
(1)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劳动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人们对这种作用的认识程度;
(2)在我国现今条件下,教师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的提高要有一个过程;
(3)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取决与自己对社会贡献与作用的大小,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出色地履行教师职责,才能真心赢得社会的尊重。
2.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析大学教学方法的特点P266
答题应围绕以下要点展开分析
(1)大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由教师直接控制转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
由于大学生学习独立性增强,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逐渐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
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教师资格证考试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题(五)

1、书院教育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史上别具一格的办学形式,始于( )。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2、中世纪大学以医学专业而著名的大学是()。

A.巴黎大学
B.波隆那大学
C.萨勒诺大学
D.牛津大学
3、早期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主要围绕( )四科来组织教学活动。

A.神哲理法
B.文理法农
C.法商工农
D.文法医神
4、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是指高等教育的()。

A.层次结构
B.科类结构
C.分布结构
D.形式结构
5、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校实行的是()的领导体制。

A.校长负责制
B. 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 党委领导制
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6、( )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并把这一理论广泛用于对高等教育问题的探讨,并在实践中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

A.西奥多
B.夸美纽斯
C. 舒尔茨
D. 亚当.斯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

A.起点公平
B.过程公平
C.资源均分
D.结果公平
8、马克思主义关于( )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理论基础之一。

A. 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B. 素质教育理论。
C. 理论联系实践理论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高深知识的特征()。

A.复杂化
B.系统化
C.固定化
D.专门化
10、()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方向保证。

A.智育
B. 德育
C.体育
D. 美育
11、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是( )。

A.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B. 国际合作
C. 从事科研工作
D. 为社会服务
12、高等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要素是( )。

A. 教师和家长
B.校长和教师
C.校长和学生
D.教师和学生
13、通过直观感知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演示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A. 1999年
B. 1998年
C.1997年
D. 1995年
15、( )是高校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教学的成败。

A.课程建设
B.教学方法
C.教学内容
D. 多媒体建设
16、高等学校组织的二重性是指教育性和()

A.社会性
B.文化性
C.政治性
D. 学术性
17、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和功能的学校是()

A.山西大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 天津中西学堂
18、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的总体分解成各“小单元”,并分别确定为必修与选修两大门类,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和取得该专业毕业应修满的总学分的教学管理制度称为()

A、学年制
B、学分制
C、学年学分制
D、学制
19、( )是世界上最悠久,应用最普遍的方法,它能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自学指导法
20、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叫做( )

A、教学检查
B、教学总结
C、教学设计
D、教学评价
21、( )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A.搞好宣传
B.发展校园文化
C.培养专门人才
D.发展科学
22、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

A. 红又专人才
B. 理论人才
C. 职业型人才
D. 技术型人才
23、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为()。

A.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B.硕士、博士、博士后三级
C.协士、学士、硕士三级
D.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四级
24、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相统一。

A. 政治思想教育
B. 培养能力
C. 学术研究
D. 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25、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阶段。

A. 大众化发展
B.英才教育发展
C.普及教育发展
D. 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
26、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 教学
B. 发展素质
C. 科研训练
D. 社会服务
27、高等学校教师只有( )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A. 社会活动频繁
B.人际关系好
C. 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
D. 教学成绩突出
28、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特点是()。

A. 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
B.以发展学术为主
C.以发展科研为主
D.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要任务
29、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调整必须()

A. 追求同质化
B.避免过度综合化
C.提升研究生教育层次的水平
D.加大应用型学科门类的比重
30、“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是()的特色和原则。

A. 中世纪大学
B.哈佛大学
C.柏林大学
D.古代书院
31、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力图通过课程改革来实现人文和科学两大教育内容的融合,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其具体做法()。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分科课程
32、高等学校专业必须根据学科分类和()两方面的结合来划分。

A.社会需求
B.社会职业
C.个人需求
D.课程设置
33、下列哪项不属于高等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容()

A.培养方向
B.使用规格
C.规格与要求
D.人才数量
34、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首先实行()。

A.选科制
B.分科制
C.学年制
D.学年学分制
35、下列哪项不属于教学大纲的组成部分()。

A.说明
B.本文
C.文本
D.附录
36、老年大学的出现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

A. 法治化
B.终身化
C.国际化
D.民主化
37、相对于中小学教育,高校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是()

A. 高深性
B. 操作性
C. 系统性
D.历史性
38、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又要结合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体现了教学过程的()的原则。

A.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D.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39、()是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A.高等教育质量
B.高等教育规模
C.高等教育数量
D.高等教育效率
40、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个人生理和心理全面和谐的发展()

A、正确
B、错误
41、学科发展水平高的专业就是热门专业。()

A、正确
B、错误
42、出资设立高等学校的机构或个人,称为高等教育的举办者。()

A、正确
B、错误
43、学年制和学分制是当今世界采用较为广泛的教学管理制度。()

A、正确
B、错误
44、教学与科研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工作,高校教师很难做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

A、正确
B、错误
45、英国和法国都是中央集权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A、正确
B、错误
46、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慕课”的出现,高校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不断弱化。()

A、正确
B、错误
47、我国高等学历教育包括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

A、正确
B、错误
48、在西方文明古国,博物馆和图书馆也是从事高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A、正确
B、错误
49、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A、正确
B、错误
50、政治制度的发展规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A、正确
B、错误
51、岗前培训和业务进修是高校教师专业化的主要途径。()

A、正确
B、错误
52、《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A、正确
B、错误
53、中世纪大学属于专业教育机构,其教学内容主要是文法神医。()

A、正确
B、错误
54、从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在数量上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A、正确
B、错误
55、我国的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四级。()

A、正确
B、错误
5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到:到202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50%。()

A、正确
B、错误
57、“教学相长”出自于《论语》。()

A、正确
B、错误
58、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A、正确
B、错误
59、高校去行政化就是取消高校及校长行政级别。()

A、正确
B、错误
60、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特点是()。

A 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
B.以发展学术为主
C.以发展科研为主
D.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要任务

有没有高等教育学考研的历年真题

这里有一份最全的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资料分享给你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6b6QYi81WzQTJgIOj2sYGA

 提取码: iy1f

通过不断研究和学习历年真题,为考生冲刺阶段复习提分指点迷津,做真题,做历年真题集,对照考纲查缺补漏,提高实战素养,制定做题策略,规划方向;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跪求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啊!!!

江苏高校教师岗培考试资料百度网盘免费资源在线学习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

1aHC7Cgb95ZBFGGnLYQMu9g 提取码: b9gd  

江苏高校教师岗培考试资料|

四科江苏高校教师岗培考试核心讲义.zip|

江苏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核心讲义.pdf|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核心讲义宝典.pdf|

高等教育学核心讲义宝典.pdf|

高等教育心理学核心讲义宝典.pdf|

2019年7月江苏高校教师岗培考试情况.mp4  

2016年10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7350 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 真题与答案

楼主您好,“猎学自考网”为您解
是考到31章的,以下是各章详情:
第二十九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关于会计政策变更实务操作方法,关于会计估计变更实务操作方法,关于前期差错更正实务操作方法。
识记:会计政策变更概述;会计估计变更概述;前期差错概述。
理解: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
简单应用: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第三十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关于存货的确认条件和计量原则,掌握存货实务操作方法。
识记: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概念;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理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
简单应用: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非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第三十一章 财务报表列报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的编报要求。
识记:财务报表列报的概念;财务报表的组成及分类。
理解: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简单应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的编报要求。
回答完毕,希望能帮助你。
如果还未能解决你的问题或有更多问题,请关注我名称--自考解答室
猎学网祝考试顺利。

上述内容就是小编整理的00775江苏省自学考试历史教学论习题相关信息。关注学分高考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本文共24914字)

温馨提示:
本文【00775江苏省自学考试历史教学论习题】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学分高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1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