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语中,“中国”的称呼为:“Китай”,其发音很像“契丹”,“Китай”是俄罗斯人根据“契丹”这个词直译过来的。在中世纪从中亚到东欧,“契丹”一直是对古代中国的一个通称。俄语的词通常是由一个或几个词素组成,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一定的意义。
词根:即词的核心部分,表示此的最基本内容。例如,在вод-а(水)、вод-ный(水的)、на-вод-ение(水灾)、вод-янистый(含水过多的)、вод-ность(水量)中,вод便是词根。
前缀:位于词的前面。例如,在при-тянуть(移来)、 при-ходить(走来)、 при-тихнуть(静下来)中,при就是前缀。
俄语日常用语
1、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您好!(你们好!)
2、Доброеутро!
早安!(早晨好!)
3、Добрыйдень!
日安!(中午好!)
4、Добрыйвечер!
晚上好!
5、Спасибо!
谢谢!
6、Незачто!
不客气!
7、Пожалуйста!
请!(不客气!)
8、Спраздником!
节日好!
9、СНовымгодом!
新年好!
10、Радвасприветствовать.
向您表示问候。
俄语中的中国:Китай。
俄语(俄文:Русский язык;英文:Russian)是六种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俄罗斯联邦的官方语言,母语使用人数1亿5千万,第二语言使用人数约1亿1千万。俄语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是斯拉夫语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俄语主要在俄罗斯和前苏联的其它成员国中使用,在华沙条约的成员国里曾被学校广泛作为第一外语教学。在苏联时期,俄语在其加盟共和国中被大大地强调。虽然很多前苏联的国家当代开始强调当地语言的重要性,但是俄语仍然是这些地区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并且也是这些国家进行交流时使用的语言。
当前,俄语是俄罗斯唯一官方语言,以及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官方语言之一。
语法:
俄语语法结构的特点是:词与词的语法关系和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主要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俄语是印欧语系中保留古代词形变化较多的语言之一。
名词大都有12个形式,单、复数各有6个格;形容词有20多个甚至30多个形式,单数阳性、中性、阴性和复数各有6个格,另有短尾、比较级。
动词形式可有一、二百个,包括体、时、态、式、形动词、副动词等。实词一般都可以分解为词干与词尾两部分。词干表示词的词汇意义;词尾表示语法意义,通常一个词尾包含几个语法意义。
俄语称中国为Китай,直译就是“契丹”。
在中世纪从中亚直到西欧,“契丹”一直是对中国的一个通称,认为契丹是古代中国的代名词,可见契丹民族对世界的影响。
契丹族现在早已从地球消失,契丹人大多融入汉族。但直至今日契丹的影响仍然横跨欧亚。“契丹”作为中国通名的主要原因,是经过辽金两代的民族融合,“契丹”已经成为华北主要各族(契丹、汉人、女真、渤海等)的通称。
扩展资料:
契丹来源于鲜卑或鲜卑宇文部,出自当时人和稍后唐人之笔;契丹为“匈奴之种”,则是数百年后宋人的说法。当然,鲜卑族的成分很庞杂,其中确实有人认为契丹为东胡系统东部鲜卑宇文部之裔,来自匈奴的“余种”,宇文部更是如此。
东汉永元元年(89年)至永元十七年(105年),匈奴被汉将耿夔击破,北单于逃走后,鲜卑进据匈奴故地,“有十余万落”未逃走的匈奴人加入了鲜卑。然10余万落匈奴人并未继续以匈奴为号,而“皆自号鲜卑”了。
此后,在与原东胡种的鲜卑人长期错居杂处中,由于相互通婚等影响,差别越来越不明显,它在形成过程中虽有一个主源,但仍是多源多流的。
契丹族日益兴盛,并向南发展。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四年(553年)亲率大军攻击南下的契丹部落,俘获10余万人、数十万头牲畜。契丹部族损失惨重,后又受到突厥的侵扰,因而“部落离散,非复古八部矣”。
隋初又分别臣附于隋朝与突厥,逐渐得到恢复,游牧于辽西地区,诸部落平时各自“逐寒暑,随水草畜牧。隋大业元年(605年),契丹族南下营州(今辽宁朝阳)地区时,又遭到在隋将主使下突厥的袭击,4万人被俘,再次受到重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俄语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