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外国语学校还不错。
苏州外国语学校(Suzhou Foreign Language School),简称“苏外”,位于苏州市虎丘区竹园路,占地面积104亩,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创建于1994年。
苏州外国语学校本着“素质培养,文化关怀”的教育理念,“着眼于未来的教育才有教育的未来”的教育追求。从幼儿园到高中,每个学段都分为国际部、实验部,“双轨制”并行带来学校协调、优质、高位的发展。
其中,小学首创AC实验班、英特班、淑女班,开设海外班;初中设有AC英才班、菁英女班、绅士班等特色班级;高中部面向国内高考的有英才班和实验班,面向国外名牌大学的有AP课程、A-LEVEL课程、海外OC项目和西班牙语班。
除英语外,学校同时开设德语、西班牙语、日语、法语、阿拉伯语五门小语种课程,向深度和高度延伸,打造“多语种+”理念。
办学历史
1994年,学校前身——“苏州国际小学”成立。
1998年,“苏州国际小学”更名为“苏州外国语学校”。学校增设初中部,实行中小学九年一贯制。
2001年,学校改变办学体制,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学校增设幼儿园、高中部。
2002年,学校创办小学海外班。苏外中学部被批准为“苏州市首批双语教育实验学校”。苏外被评为“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
2004年,苏外小学部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
2007年,苏外高中部引进A-Level、GAC课程。
2009年,学校成为剑桥A-LEVEL考试中心。引入德语DSD项目,初高中开设德语课程。
2010年,学校开设西班牙语课程。苏外被命名为第一批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
2011年,苏外高中部开设AP课程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苏州外国语学校
苏州大学外语学院翻译系成立于 2004 年 3 月,其前身为英语二系(实用英语系)。翻译系的成立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外语教学改革的产物。这一举措将对外语学院的学科发展和课程设置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课程设置主要分为翻译、商务和旅游三个课程群。已开设的课程有翻译理论、英汉/汉英笔译、口译、同声翻译、会议口译、新闻翻译、典籍翻译、文学翻译等。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设立于 1952 年,是外语学院现有各专业中历史最悠久的专业,“文革”期间曾一度停办, 1972 年恢复招生, 1997 年率先在国内同行中改为 5 年制俄英双语专业, 1998 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次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俄语专业共为社会培养了数百名俄罗斯语言、文化、文学等方面的优秀人才。
本科阶段实施的俄英双语教育,是新时期外语 + 外语复合式素质教育的成功尝试,旨在培养社会急需的能从事教学、外经、外贸、外事、旅游等方面的双语人才。该新型专业由于开设时间较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由于实行了双语复合的培养模式,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之以前的单语教学有较大提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和欢迎,就业率和考研率明显优于其他专业。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于 2009 年正式获准创建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收德语专业本科学生。此专业围绕语言文学展开教学,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基础德语、高级德语、德语视听说、德语口语、德语报刊阅读、经贸德语、德汉口笔译、德语写作、跨文化交际学、二外英语、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旨在培养双语复合型人才。
德语专业学制为四年。此专业的目标是使毕业生全面、扎实地掌握德语语言基础和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培养较强的德汉口笔译能力,使毕业生能够胜任在涉外经贸部门、涉外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机构中从事与德语相关的外事业务或翻译工作。姓名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奖励级别 授奖部门 奖励年月 排名 1 王腊宝 综合英语(英语精读) 苏州大学第二批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精品课程培育点 苏州大学 2009年10月 独立 2 徐青根 跨文化交际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培育点 苏州大学 2009年10月 独立 3 顾佩娅 Effects of Project-based CALL on Chinese EFL Learners 江苏省外国语言文学与翻译研究优秀成果 二等奖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09年9月 独立 4 顾佩娅 教学奖 “周氏教育科研奖”教学奖 优秀奖 苏州大学 2009年9月 独立 5 方华文 《中国翻译史》教材 苏州大学优秀精品教材 教材奖 苏州大学 2009年6月 独立 6 顾佩娅、徐昉、
王海贞、庄玲、
周林强 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苏州大学 2009年3月 集体 7 孟祥春 英语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 江苏省高校英语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 二等奖 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 2008年3月 独立 8 陆小明 英语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 江苏省高校英语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 三等奖 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 2008年3月 独立 9 王 宇 教学奖 苏州大学建行教学奖 教学奖 苏州大学 2008年 独立 10 朱新福 综合英语课程 校级精品课程 苏州大学 2007年 独立 11 庄玲、 李卫东、董成如、陆倩 专业英语听力课程自主学习网站 苏州大学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苏州大学 2007年9月 集体 12 王宇、徐昉、王海贞、张鄂民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综合英语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苏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苏州大学 2007年 集体 13 顾佩娅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 优秀指导教师 二等奖 江苏省高等学校 2006年12月 独立 14 庄玲 英语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 江苏省高校英语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 三等奖 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 2006年12月 独立 15 庄玲 教学奖 苏州大学苏鑫奖教金 教学奖 苏州大学 2006年 独立 16 贾冠杰 教学奖 “周氏教育科研奖”教学奖 优秀奖 苏州大学 2006年 独立 17 王军 “论关联度在间接回指释义中的主导作用”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江苏省教育厅 2006年5月 独立 18 李立 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改革 江苏省高校应与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 二等奖 江苏省高等外语教学研究会 2005年12月 独立 19 苏晓军 教学奖 苏州大学建行教学奖 教学奖 苏州大学 2005年9月 独立 20 顾佩娅 Effects of Project-based CALL on Chinese EFL Learners 第一届中国英语教学优秀论文奖 二等奖 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 2005年 独立 21 朱新福、苏晓军、贾冠杰、徐昉 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改革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江苏省教育厅 2005年1月 集体 22 朱新福、苏晓军、贾冠杰、徐昉 专业英语精读课程改革 苏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苏州大学 2004年11月 集体 23 庄玲 《美国英语听力八十篇》 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苏州大学 2004年11月 独立 24 专业英语教学组 综合英语课程 苏州大学一类优秀课程 一类 苏州大学 2004年9月 集体 25 王腊宝、苏晓军 《高年级综合英语》课程 江苏省优秀课程奖 二类优秀课程 江苏省教育厅 2002年12月 集体 26 顾佩娅、徐昉、王海贞 新世纪多媒体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江苏省教育厅 2001年2月 集体 27 顾佩娅、徐昉、王海贞 新世纪多媒体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苏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苏州大学 2000年10月 集体 琼·莱利与无所归依的黑人女性移民 《外国文学》2008年第5期 方红 夏目漱石《明暗》论 《日本文艺研究》(日本)2008年第59卷第3-4期 高鹏飞 夏目漱石《门》论 《日本文艺学》(日本)2008年第44期 高鹏飞 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交际学科发展:动力、趋势与展望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1期 高永晨 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原《国外外语教学》2008年第3期 顾佩娅 解析优秀外语教师认知过程与专业发展 《外语研究》2008年第3期 顾佩娅 中国各体英语的历史演变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7期 顾卫星 学术交流课--更高要求层次的可选课程 《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第9期 顾卫星 中国职业英语教学的先驱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第5期 顾卫星 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评析 《苏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顾卫星 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产出中动词语法型式使用跟踪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40卷第2期 衡仁权 从天真到成熟——论《午夜的孩子》中的“成长” 《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4期 黄芝 多语心理词汇模式与二语习得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6期 贾冠杰 外语教师个人理论研究 《中国外语》2008年第2期 贾冠杰 现代俄语中借词变异现象研究 《外语学刊》2008年第4期 姜艳红 说理的语言价值和语句描写 《法国研究》2007年第4期 李元华 表添加义的连接词“甚至”、“连…也/都…”及其语义价值 《法国研究》2008年第2期 李元华 从译介学的角度看日本的“翻案小说” 《苏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潘文东 旋流梦故事的神话学考察 《新国语教育》2007年第77号 朴桂玉 从“性向词汇”重新审视日本人与日本社会 《国外社会科学》第3期 施晖 语言行为的汉日对比研究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年第1期 施晖 最感谢表现についての日中比较 《中国学研究论集》2007第19号 施晖 解构与背叛的迷宫:布雷德伯里的《克里米纳博士》 《国外文学》2008年第2期 宋艳芳 认知文体学研究:选择性述评 《重庆大学学报》2008第1期 苏晓军 过程写作法中图式的激活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陶滢 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评分员对评分标准的理解和使用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原 国外外语教学)2008年第2期 王海贞 翻译研究在新世纪新转向 《苏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王宏 当代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 《外语研究》2008年第2期 王宏 真情译诗,形神兼似 《中国翻译》2008年第4期 王宏 N1+N2结构中的意念焦点 《外语教学》2008年第2期 王军 英汉复合名词的非语义特征及相关认知阐释 《外国语》2008年第2期 王军 论回指词语之概念重现 《外语学刊》2008年第3期 王军 英语影视课程的组织与设计 《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第1期 卫岭 论日语条件表达“バ”用法的多样性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徐卫 试析英语书信中话语范围对话语基调的制约 《中国外语》2008年第4期 袁影 翻译研究在新世纪新转向 《苏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曾艳 《邯郸记》和《麦克白》中女性形象的异同 《苏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张玲 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第一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第3期 张荣华 洛特曼四维一体符号学思想论略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1期 赵爱国 20世纪俄罗斯符号学研究的历史分期问题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赵爱国 言语交际与孙子兵法原则(Речевая коммуникация и принципы Военного искусства Сунь Цзы) 《莫斯科大学学报》 (Вестник Москов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2008年第4期 周民权 交际谋略思维与行为:道德伦理范畴(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о-стратагемное мышление и поведение:его моральные и этические аспекты) 《现代人文研究》(Современные гуманитарны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俄罗斯)2008年第1期 周民权 呉湖帆の书と书学(一) 书法汉学研究创刊号2007.7 朱刚 呉湖帆の书と书学(二) 书法汉学研究第二号2008.1 朱刚 呉湖帆の书と书学(三) 书法汉学研究第三号2008.7 朱刚 加里.斯奈德的生态视域与自然思想 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2期 朱新福 经典重读:也谈小说《熊》的生态启示 苏州大学学报2008年到4期 朱新福 构式对词项压制的探索 《外语学刊》2009年第5期 董成如 二语学习中口语输出对语言形式注意度的影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三期 高燕红 从跨文化视角看世界环境日主题标语与中国环保标语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第9期 高永晨 学子歌声中的东吴大学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顾卫星 传统与创新:试论晚清英语教学特点及其启示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第5期 顾卫星 借用·混合·转换:拉什迪语码挪用之社会语言学分析 《外国文学》2009年第1期 黄芝 叹息与渴念——论《失落的传承》的“宁静的自得”观 《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第4期 黄芝 日语转述语初探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金磊 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词汇呈现的策略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冷洁 一种被忽视的外语教学法——试论17世纪夸美纽斯的语言教学法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吕玉冬 为历史正名:“洋务运动”英译名评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第1期 孟祥春 汉英短语翻译中的趋避思维与策略探讨 《中国翻译》2009年第2期 孟祥春 人生—人性—道德: 吴宓文学思想的内在结构研究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孟祥春 语言行为的汉日对比研究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施晖 穿梭在身份之网中——评布雷德伯里的《兑换率》 《外国文学》2009年第4期 宋艳芳 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 《外国语》2009年第5期 苏晓军 转型期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个案分析 《外语研究》2009年第2期 孙倚娜 试论典籍英译教材的编写 《中国外语》2009年第2期 王宏 概念匹配、回指释义与概念转移:篇章回指研究的新思路 《外语学刊》2009年第5期 王军 女权、爱情与当代澳大利亚女性小说 《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第4期 王腊宝 安杰拉卡特的女性主义新童话 《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5期 王腊宝 创伤记忆的思想与艺术升华——简析奥尼尔的《拉撒路笑了》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卫岭 “面具”下的创伤记忆与人性故事——读奥尼尔的《大神布朗》 《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6期 卫岭 卡夫卡的非理性空间 《同济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张莉 继承和创新—汪榕培、王之江主编的《英语词汇学》评介 《外语界》2009年第3期 张玲 现状与创新---综合性大学俄语学科建设发微 《中国俄语教学》2009年第1期 赵爱国 谈洛特曼对文化符号学的理论建构 《中国俄语教学》2009年第3期 赵爱国 中国俄语学:传统与创新 《中国俄语教学》2009年第4期 赵爱国 РКИ理论对中国俄语教学的影响 《中国俄语教学》2009年第1期 周民权 20世纪俄语语用学研究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周民权 俄语音位研究中的一个争议问题 《中国俄语教学》2009年第6期 周民权 Язык и гендер в русско-китайском речевом этикете(俄汉言语礼节中的语言与社会性别探究) 《语文学问题研究》(俄罗斯,Россия,Вопросы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их наук)2009年第3期) 周民权 待遇表现から见る原因・理由を表す「から」「ので」ー中国の日本语学习者と日本语母语话者を比较してー 『言语文化学研究 言语情报编』2009年第4号 周升干